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中国光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光通信起步较早,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气传输光通信的研究,77年,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80年代初,中国电信决定建设以光纤为主的干线传输网,首先建设的是1985年宁汉PDH140 Mbit/s光缆通信系统。八五期间干线建设以140 Mbit/s PDH系统为主,全国共建光纤通信干线40万公里,是七五期间总数的38.5倍。2000年光缆干线总长度达到120万公里,其中中国电信约占70%份额,其余约30%份额由中国联通、网通等公司拥有,共建成一级干线23条,在全国形成八横八纵的光缆骨干网实体结构,大多数干线直接采用2.5 Gbit/s系统,它覆盖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和70%的地市,全国通信网的传输光纤化比例已高达80%以上,沿海地区很多省光纤已到乡,许多大城市光纤已经通达大楼和住宅小区。

1999年在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的支持下,我国着手布置实施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CAINANET)的研究和开发,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正在建设北京、武汉、深圳、上海、长春、石家庄6个成果转化产业基地,这些基地中一批企业如武汉烽火集团、深圳飞通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海特光电子公司、福创公司、河北立德电子有限公司、汇能公司、长春新产业公司、郑州雪城公司、上海北大蓝光公司、博为公司等已形成我国信息光电子产业的群体,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成长壮大。目前能够批量生产十几种量子阱激光器、及半导体泵浦激光器和掺铒光纤放大器等多种光通信器件、部件和子系统,占据国内市场约30% 份额。

在系统开发方面,DWDM的研制进展很快,除了4×2.5Gb/s8×2.5Gb/s16×2.5Gb/s系统的产品已投放市场,32×2.5Gb/s系统正准备建立试验工程。8×10Gb/s系统完成了传输实验。在2000年国际通信展上,华为和中兴通信分别展示了32×10Gb/s系统,烽火通信公司在2001年国家“863”成果展上也展示了类似产品。此外,许多院、所、校还开展了光时分复用(OTDM)方面的研究,4×2.5Gb/sOTDM已初见成效,4×10Gb/s 8×10Gb/s的研究也拉开了帷幕。今年三月,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863"重大攻关课题--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核心路由器在北京通过了技术鉴定,其报文转发率为每秒2952万个,信息吞吐量每秒达400亿位以上,相当于每秒传输25亿个汉字信息。核心路由器是高速信息网发展的关键设备。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具有当今国际同类产品性能的核心路由器,对国家高速信息网建设和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中低速率(2.5Gb/s)光通信收发设备已能自行设计和小批量生产(如华为、中兴、武邮),CATV用的光发送、接收设备也已有多家公司能自行设计和组装,光通信产业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作为这类光通信设备的核心光电子器件如高速率激光器(10Gb/s)等还基本上是从国外进口,2.5Gb/s的激光器也仅作劳动密集型的后封装部分,关键的芯片都从国外进口。2000年11月在美国Puerto Rico召开的第13届IEEE激光与光电协会2000年会上,可靠、规模化的耦合封装技术及设备是大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以Nortel和E-Tek为代表的公司都在投入巨资进行低成本有源、无源耦合封装技术的开发。反观国内,目前都是依靠人力进行耦合,不仅重复性差,而且效率低,当大规模的自动耦合封装技术成熟后,光电模块的成本将大大下降,我国光通信元器件行业的盈利模式将需要我们重新考虑了。

在国内已有一些机构在进行全光网络的研究开发,作为全光通信用关键光电子器件,如发射波长控制在GHz级的高精度多波长单片集成光源、增益平坦化及扩展增益带宽光纤放大器、阵列波导光栅(AWG光复用/解复用器)和光纤折射光栅(FG)、光开关、可调波长滤波器、波长变换器等这些器件在国外已大部分商品化,其余的也已进入实验系统,但国内在许多方面仍处在基础研究阶段,与朗讯、阿尔卡特等国际著名通信厂家相比,我们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