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国漫《两不疑》长评
说来真是缘分天定,第一次接触《两不疑》这部作品,是在今年5月份学校的配音大赛上,组委会给定了一系列选段,比赛时每位选手从这些中随机选择。巧的是,我就抽到了《两不疑》第一季第一集,配互换身体前后的徐钰,台词大致是从“剑指苍穹”到“你们徐家簪缨世家”。当时只是匆匆准备了一下,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个选段背后的故事,甚至觉得这么架空的故事并不对我的胃口;时隔半年,11月在B站上又看到了推送,出于好奇点进了第二季,没想到垂直掉入坑底一发不可收拾,干脆补齐了所有漫画和动画,“扫荡”了许多同人作品,无比焦急地等待着下一个周三更新时间的到来。
【资料图】
在网上浏览相关讯息的时候,我也目睹了诸多对《两不疑》这部作品的评价,有正面有负面;于是在这段追更上头的日子里,也忍不住提笔写写我的感触。但我看过的国内网文漫画作品不多,历史知识也很有限,如有概念和引用错误,还请批评指正。另外,作品自从生产出来的那一刻起,就不完全属于作者了,阅读体验与作者意图或许会有偏离,所以很可能有过度解读,不过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想象的空间吧。
通览整部作品,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在封建时代这种残酷又悲剧、一不小心万劫不复的背景下,作者小心翼翼地避开了所有可能BE的点,试图让所有正派的角色都能拥有好的结局,在一个简短的故事里完成了男女主从古代夫妻关系到现代的转变,满足了读者和观众们对正义、真善美、人与人之间关系最美好的向往。下面分几个部分,零零散散地讲讲我的理解和脑洞。
萧锦昀年少时于徐府习武,徐钰对其一见钟情,化名徐铁并以徐家三公子身份和萧锦昀一起学习玩耍。那个时候真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孩子的情感表达是最美好真诚的,不掺杂一丝杂念与顾虑,我相信萧锦昀肯定是很喜欢和“徐铁”在一起的时光,故事中也表现出了他和锦明一直记得“徐铁”。那么萧锦昀立徐钰为后的时候,有没有想象过,他要娶的是徐铁的姊妹?
他会怀念吗?
会因为负了徐铁而歉疚吗?
面对徐钰会有“莞莞类卿”之感吗?
冷落她的时候感慨过“徐钰终究不是徐铁”吗?
徐钰出嫁前,是否期待过萧锦昀能够认出自己?
两人因为各种误会疏远的时候,她失落过吗?
叹过年少的相遇不过是一场梦、帝王薄情、兰因絮果吗?
虽然读者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兜兜转转还是你,但是当局者迷的二人,又是怎样艰难度过最初的那几年呢?
徐钰最大的优势,用现在很火的词来形容,叫做“拥有顶级的原生家庭”。尤其是和赵贵妃、陶婕妤之流的家庭相比,靠嫁女儿实现政治目的,高下立判。
父兄疼爱、不重男轻女,自己受过良好的教育(PS.徐钰有将帅之才,除了习武练身上的功夫,恐怕还受家庭熏陶熟读兵法,所以设定她“不识几大个字”稍显不合理),上过战场实地打过仗,已识乾坤大,完全能在外独当一面,入宫确实是有些屈才了;同时这样的成长经历也会带来一些小问题,比如对于感情的认知太浅,不懂爱情、不懂婚姻,容易陷在女孩子对爱情的某种幻想里,确实易令人产生“恋爱脑”的评价。我更倾向于认为,入宫前她对萧锦昀的喜欢其实很浅表,像追星喜欢帅哥的那种喜欢,入宫后才发现婚姻不是有情饮水饱,懂得皇帝当初娶自己主要是因为平衡朝局和父亲手里的兵权,受挫后没有自怨自艾、怨天尤人、给人脸色看而是尽力过好自己的生活,与萧锦昀历经风雨共患难后再度产生更深刻的感情。两人互换身体之初只是力图换回皮囊的合作者,在每日相伴中了解到对方的另一面,借此机会解开心结,逐渐交心、认可对方,最后才是真正的情比金坚。
虽然徐钰说自己是因为喜欢萧锦昀才入宫的,徐钧也说后悔没拦住执意进宫的小妹,但我觉得,仅凭徐家父子兄妹“愿不愿意”,是远远不能左右徐钰的婚事的,她没法逃脱入宫的命运,互换身体后也没法趁着御驾亲征的机会逃走。她只能在这个有限的舞台上,尽力演好自己的剧本。
皇上太后选秀,要么选出挑的美貌,无需考虑家世,只需做个漂亮的花瓶;要么出于平衡朝局或政治利益,择重臣世家女。首先,这联姻肯定得是皇家提出来的吧,不可能徐家上赶着、大言不惭地说要让女儿当皇后吧?看徐家父子的意思,可以让她不出嫁养她一辈子,也不像是会让女儿做妃妾的,妾侍,终究还是低人一等。既是皇家提出的,徐家能反抗吗?敢反抗吗?让你家女儿当一国之后是抬举你,若是拒绝,皇帝怎么想?会不会怀疑徐家是要和别的望族联姻做大做强?这恐怕只能加速徐家的覆灭吧。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徐家没了,自然也保不住徐钰,她的将军梦只怕也得落空。名门世家的小姐在家族覆灭后的去向,不用我多言了吧。
也有观点认为,徐钰为什么不趁着御驾亲征的机会逃走,和鞑靼女王一起?我觉得这更是无稽之谈。
首先,行军途中,当着诸多将士的面,皇上无故失踪是多么天大的事,必定人心惶惶,阵前失帅、扰乱军心的后果,徐钰当了这么多年兵,不可能不懂。
其次,徐钰可以一走了之,徐家呢?难道逃得掉吗?这种只顾自己的任性行为简直就是把家人置于死地,徐钰怎么可能做。
第三,出征之前帝后已经看出来有人对皇位虎视眈眈,徐钰心再大也应当能猜到京中终究要起冲突。仅凭皇后(女儿身的皇帝)、太后、逍遥王,足可以轻松平息这场叛乱吗?自古以来夺位之战没有不流血的,徐钰难道会因为自己想要自由,把无辜的京城百姓和将士们拖进战争吗?
第四,这个时候的萧锦昀和徐钰的感情已足够深刻,以萧锦昀的心思,未必不会满天涯地找她,甚至举出“挟持皇帝”之名与鞑靼为敌。毕竟,鞑靼刚刚归附,一切尚未尘埃落定,萧锦昀也并未目睹鞑靼女王到底是何种人物,翻脸也不是不可能。若是因着徐钰一个人再起纷争,可真是内忧外患了。
所以,徐钰其实没有什么选择。她只能履行好一个皇帝代理、一个将军的职责,在国家危难之际,在大义面前,个人的喜怒哀乐实在是微不足道,个人的选择也只能让路。
感情应该是什么样子,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亲情也好,爱情也罢,说到底,不过是把人们维系在一起的纽带,至于这个纽带是什么颜色,又有什么所谓呢?
萧锦昀和徐钰的关系与现代人认知的夫妻关系很不同的一点在于——先君臣,后夫妻。他们不仅是夫妻,还是上下级,多了一份义务与责任。
在履行夫妻义务之前,萧锦昀必须先是为黎民百姓福祉、江山社稷安稳考虑的君王,然后才能是心疼徐钰的丈夫。徐钰接受忠君爱国的教育,必须先以皇帝马首是瞻,能够作为武将带兵打仗,保证帝王、国家、百姓的安全(有点像贴身保镖?)甚至皇家的延续,然后才能是萧锦昀心尖上的妻子。漫画里太后在徐钰得天花点明这一点时,真是让我醍醐灌顶,深以为然又觉得有点悲哀——幸好我们生活在现代,生活在一个大胆去爱的时代。徐钧面见帝后时,曾经提醒徐钰“皇上没坐你怎么敢坐”,像极了“领导没坐你怎么敢坐”,也算是这个观点的一个佐证吧。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太复杂了,很难将其中的成分抽丝剥茧辨别得一清二楚。年少时看网络上比较受欢迎的“纯粹的爱情”看得津津有味;长大了才磕磕绊绊地发现,哪有那么多所谓纯粹爱情,实际生活和小说里描绘的完全不一样啊,甚至因为过于相信小说,在真正的感情生活里吃了不少亏。但是,无论是什么人、什么身份,能够建立起足够牢固的信任,在这世上已实属难得了。帝后兼顾了身份地位和个人情感,能够做到完全信任两不疑,已经超过很多面和心不合、凑活过日子搭伙吃饭的家庭了,从这个维度上来说,他们之间的情感非常复杂,但足够稳固,也足够让人羡慕。
当然,没有哪部作品是十全十美的。在古代宫廷背景下,面对着持有现代观念的读者与观众,尤其是近些年女性意识觉醒,婚姻的新旧脚本发生猛烈冲击,《两不疑》面对的质疑也不少。
在评论里看到最多的质疑主要围绕着萧锦昀展开。最初的萧锦昀不能处理好母亲和妻子之间的关系,不能平衡好后宫的关系,不能公正地判断裁决,作为一个丈夫无疑是非常失职的。也就是徐钰喜欢他、心态好,不把委屈放到明面上。如若放我到徐钰的位置上,可未必能在后宫活得自在不计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徐钰也并不算全是恋爱脑,感情虽然受挫,但不会无缘无故在后宫情绪化使绊子,而是更注重把眼下的生活过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习武),尽力履行皇后之责,尽量不给走在钢丝上的徐家再添忧患,在泥泞中把生活过出花来,非常坚强勇敢。
另外被很多观众诟病的一点——无论是互换前、互换后还是换回来,萧锦昀明面上的付出实在太少,很多事情都是动动嘴皮,甚至有“画饼”之嫌,和徐钰的牺牲付出形成鲜明对比。我真的很心疼徐钰,因为无论如何解读,都得承认,徐钰在这段感情里是付出更多的那个人。感情里太难做到平等了,而我们都希望自己是那个被偏爱的幸运儿;如若没有这样的幸运,便把这种想象寄托在故事里,所以会发出这样的质疑也是正常的。我特别赞同的一条评论是,如果没有互换身体,这个故事就只能成为冷宫皇后的黄粱一梦。两个青梅竹马互相有意的人,因为权力之争和种种误会,最终要走上见血的路,想想都觉得虐身虐心。所以说,作者是真的希望给出一个符合读者期望的结局,期待爱与被爱的人,都能有好的归宿;初心是好的,但无法掩盖笔力上的不足。不过在一些细节上,能感到动画组在尽力圆回来,比如徐钰有孕后萧锦昀确实为了她练武(做自己并不是很感兴趣的事),既丰满了萧的形象,也为后文的平叛埋了个伏笔,改编的不错。
但话说回来,作为一个文治皇帝,萧锦昀确实尽力了——智力值点满、多疑多思。徐钰有句台词说得好,忠臣奸臣,哪有那么容易分辨。一国之君任用臣子,不能凭借一时的信任和好恶,这一点,在《琅琊榜之风起长林》里也有类似的表达:
长林之罪,罪在将来。
没有哪个皇帝能对手握兵权的武将不多疑。赵匡胤对和自己打江山的兄弟们,尚且能杯酒释兵权,萧锦昀面对那些人心隔肚皮的前朝旧臣,又怎么可能放心?这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无论换谁做这个皇帝,结果都是一样的。其实我也好奇,萧锦昀也是皇宫里长大的呀,怎么会对宫里的女人什么心思如此不懂,反而叹息宫中无真心?或许是因为母亲是皇后,他自出生起就是嫡长子,没在女人身上吃过苦头吧。
有的时候也会觉得,这故事不就像是卫子夫和汉武帝时代吗?少年皇帝,年少夫妻,武将外戚,太子早立。以及徐钰得天花后,带着面纱与萧锦昀诀别那一段,我觉得甚至借鉴了历史上李夫人病亡前不让汉武帝见她最后一面,以期冀皇帝念着她的美貌而对母族多加照拂的桥段;不过也幸好是徐钰,按自己的作风果断摘掉面纱,或许这里也是一个小伏笔,预示着徐钰并不会有如李夫人一般的结果。可是历史上卫家和卫太子结局何等惨烈,汉武帝晚年多么萧索,令多少人唏嘘。所以《两不疑》的故事就停在这里也好。有些事,我们根本不敢去深究和想象,只能寄托在故事的结局里。
总而言之,作者与角色也不过是在戴着镣铐跳舞,能把故事讲到现在这样的程度并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已实属不易。如何在当下这个时代潮流中讲出一个令更多人有共鸣、更具有积极意义的故事,可能还要依赖于作者更深度的思考,希望创作者能够再接再厉。
无论如何,我都非常感谢遇到了《两不疑》这部动漫,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喜悦,也让我时隔多年后重回国漫坑;感谢绿野千鹤和有只饺子两位太太,创作出了这么好的故事,与好故事的每一次遇见,我都觉得无比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