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当前信息:安徽1.6万个“百姓评理说事点”遍布城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个点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副题)

中工网讯(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陈华 通讯员彭继友)农贸市场、茶馆饭店、公园广场、长廊凉亭,这些都是老百姓喜欢“唠嗑”的地方。在这些遍布城乡的场所,安徽省已建成1.6万多个“百姓评理说事点”,让基层群众把心里话在“点”上说出来,让专业人士在“点”上给老百姓“评理”。

“我自己花钱把村里的道路拓宽一下可不可以?”“老小区的车子越来越多,能不能把小区里的一块公共绿地改成停车场?”类似这些百姓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都会在“百姓评理说事点”里吐露出来。

任明取是淮北市濉溪县任集村“百姓评理说事点”的信息员,在他看来,这些“点”不仅是群众唠家常的地方,还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信息集散地。

由于这些“点”的作用越来越大,安徽省司法厅近日发出通知,明确把“百姓评理说事点”规范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法律服务建设体系,要求每个点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信息员,倾听群众说事,便于群众随时提出意见或反映问题。这些信息员可优先从村(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中选聘。信息员要定期到“点”上开展工作,一周不少于1次,每次不少于两个小时。

这些“点”的设置将依照“寻人而建,点随人设”的原则,不拘形式,灵活多样,如小区活动室、村卫生所、德高望重的居民家中等,都可以设立。室内“百姓评理说事点”从法律工作者中选择业务骨干,运用网络视频等线上服务系统,建立、畅通群众与法律专家的线上沟通渠道,同时不定期开展驻点服务。

这些“点”将悬挂工作流程图,建立信息收集、社情报告、矛盾排查、纠纷调解登记、来人来访登记等工作制度。放置留言簿,及时收集群众诉求及辖区重要信息。

据了解,自2019年11月起,安徽在淮北市、宣城市部署开展“百姓说事点”试点工作。在总结淮北、宣城两地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安徽省司法厅提出不仅要“说事”,还要“评理”,随后出台《安徽省“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指导意见》,对“百姓评理说事点”的地点设置、人员配备等作出具体规定。

最新的通知要求,各地要积极整合律师、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工作资源,为“百姓评理说事点”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不断推动全省“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增点扩量、提质增效。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