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


【资料图】

原标题:疫情尚未结束,防护不能松懈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距今已经三年。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全球报告的新冠死亡人数下降,特别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关于“疫情结束在望”的乐观表态,“终结大流行”的话题就一直广受关注。然而,1月30日就这一问题召开的国际卫生条例突发事件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上,委员会认为全球疫情虽然可能处于转折点,但仍然非常危险。谭德塞同意委员会的建议,认为新冠疫情仍然构成PHEIC。

与宣布PHEIC不同,世卫组织何时可以宣布结束这一状态并没有明确的标准。随着全球范围内人群免疫力的提升,以及奥密克戎与原始毒株相比毒力的明显下降,关于是否还有必要维持它作为PHEIC的问题,在委员会专家内部也有不同意见。尽管如此,世卫组织目前的决定,应该说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死亡,而对高危人群和脆弱群体的防护依然有待加强。在2022年9月14日发布的疫情应对简报中,世卫组织对各国提出要求,在卫生和照护工作者、老年人以及风险最高人群中实现100%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而当前的数字是,全球89%的卫生工作者和81%的60岁以上老年人完成了至少一针疫苗接种。虽然这一成绩已经来之不易,但仍不可低估免疫不足可能对人群健康造成的影响。世卫组织向突发事件委员会通报,过去8周,有17万人死于新冠病毒引发的疾病。世卫组织无法对如此巨大的生命损失视而不见。

其次,目前许多国家对新冠病毒继续演化发展存在警惕性不足的倾向,为了避免加剧应对上的松懈,世卫组织在宣布结束突发事件状态的决策上尤为谨慎。虽然遭遇世纪疫情的巨大冲击,但大部分国家并没有因此建立长期有效的疫情监测与应对系统。自2022年以来,各国向世卫组织共享的病毒序列数量下降了90%以上,共享序列的国家数量下降了1/3。这可能导致对全球疫情变化态势的感知滞后,无法充分评估病毒演化对传染性和致病性造成的影响。奥密克戎变体数量众多,不同国家的主导毒株以及疫情流行的趋势存在差异,在演化方向上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世卫组织新冠应对工作技术方面的负责人玛丽亚·范克尔霍夫曾警告,“没有人能够预测(疫情何时结束)”,新毒株的出现有可能会使某个国家“回到起点”。

最后,全球治理陷入低潮的大环境也可能成为世卫组织决策考虑的因素。PHEIC不仅是对疫情严重程度的客观判断,同时也是提升世卫组织权威性、助力国际协调应对的一个政策工具。但是,自新冠疫情暴发后,世卫组织的政治领导力与政策协调力却不断受到挑战与质疑。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将国内政策失误归咎于世卫组织,甚至搞出“退群”的闹剧。在此背景下,向国际社会再次证明世卫组织的有效性是以总干事为首的领导层必须考虑的问题。当前,《国际卫生条例(2005)》正在修订,新的大流行条约也在谈判过程中。在危机频发、地缘政治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中,维持各国对全球卫生治理议程的关注、推进作出政治承诺是保证国际合作逆势前行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从这一角度来看,继续发出“世界仍处于突发公共卫生状态之中”的警报也是有一定益处的。

综上来看,虽然世卫组织很有可能在2023年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PHEIC,但这一过程不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保证各国继续维持、甚至加强国际合作,是世卫组织作出决定的前提条件。本次突发事件委员会也建议世卫组织与合作伙伴和利益攸关方协商,制定替代机制方案,为长期应对这一健康挑战提供动力。对世卫组织以及国际社会而言,PHEIC状态是否能够顺利结束,并不取决于下一次突发事件委员会的决定,而在于全球应对突发疫情的水平有无实质性的提升。

(汤蓓,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研究员)

标签: 突发事件 全球疫情 造成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