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形》——成长与救赎
之前就有听说过《声之形》但一直没有来得及看,疫情期间封控在公寓又经朋友提起,于是去把《声之形》补了,以下是对于整部作品的个人理解和解析,可能含有部分主观思维以及过度解读,大家理性思考。
本文涉及剧透,没看过的小伙伴快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信看过的朋友们整部片子下来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每个人的操作都让人血压拉满,但整个故事却又无比真实。不论是石田(男主)的直男,植野(黑长直)的强势,川井未希(小罐茶)的戏精,还是硝子(女主)的自责,每一个都可以说是把血压放在过山车上反复拉扯了。所以在看完之后up选择先去平息了一段时间,之后才终于理清了整部作品想要表达的,想要描述的成长和救赎究竟是什么:对"朋友"这一认知的清晰,以及与其他人相处时立场与方式的改变。
所以接下来本文将从一开始的血压拉满到引出故事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去尝试解析整部作品。首先是硝子入班交代自己先天听觉障碍,这里出现了一个非常巧合的情况,高中的时候,up的班级里真的有一位听力障碍的同学,并且也是女同学。她也是每天带着助听器。在听到女主开口读课文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女主说话的方式,那种微微蹩脚的发音,真的是一模一样!一下子感觉整个人都产生了共鸣,就好像此刻正坐在影片班级里的某个座位上!更要命的是,这样的同学是真的会被排挤。不是说可能,是一定会有人排挤!即便不像影片中那样被全班欺负,即便是大多数人还是愿意跟其友好相处。依然会有人,总是会有人,明面或是暗地里去排挤甚至欺负人家。顺便提一嘴:这种听起来比较蹩脚的发音是因为先天听力障碍导致无法听清楚其他人的说话发音,所以在学习说话的时候就必然会成为这个样子。这也是up因为初中那名女生了解到的。一时间,无比真实的感觉涌上心头,up认为这正是整个作品能引起大家共鸣和喜欢的很大原因:所有的细节,所有的人物,都是那么的真实。
或许你会想,这样的同学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蹩脚的发音这样的知识也不是大多数人都知道。那不知道的人是为何产生真实感和共鸣呢?这就不得不说到另一点:霸凌和自卑。或许你没有过硝子那样的同学,但你一定见过石田那样的存在。欺负其他同学的角色在任何一个高中及以下班级里都是会必然存在的。而且相当一部分人就充当过霸凌或被霸凌的角色。而无论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的一方,都有很大的概率会陷入一段时间的自卑当中。(参考作品里的石田和硝子,两人都曾陷入很重的自卑当中甚至想过自杀)这边的真实感也非常的强,会带入相当一部分观众。而除此之外,还有其他角色的性格塑造,像植野那种性格大咧咧但有些强势的女生,佐原那种很温柔的但也会遭人排挤的女同学,以及茶味把头发都染绿堪比戏精之王的川井,还有憨厚的小胖,“局外人”真柴智....所有人的性格,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切存在且多少会遇到的。所以无论作为观众的我们,接触过谁,总会遇到和某一个角色能够契合的人。使得整个故事看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所有地方都无比的真实,仿佛这并不是一个故事,而是真实发生过的一段历史。基于那种真实感,这部作品最优秀的地方出现了:整个故事并没有为了制造拉血压的情节而去设计每个人的行为,恰恰是每个角色的性格促使了这些拉血压行为的产生。这部作品里的每一个角色的性格都鲜明且真实,而因为这些性格相互碰撞而发生的事情自然是非常真实的。甚至能让人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不少可以匹配上的影子。这就回到了开头说到的那一点:每个人的操作都让人血压拉满,但整个故事却又无比真实。但这个作品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塑造一个真实感很高的故事然后反复拉人血压这么浅显。那么,整部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想要展示给大家的究竟是什么呢?
那正是影片中将也一直的困惑,一直在追寻的东西:友情
这里小胖也直接给出了非常中肯的回答。很多人表示,“小胖这样的朋友,给我来一打!”
反观整部影片,小胖也是唯一没有拉人血压的角色。他对于朋友的认知尤为清晰,对于自我的认知也尤为清晰。他珍惜自己和将也之间的感情,小心翼翼的维护并经营着这段友谊。这也是石田在后面五杀的时候小胖会说出这句话的原因。
他虽然不了解,但他能感受到石田的痛苦,虽然不知道原因,但他知道石田需要安静。所以他不会因为石田的一句话就让这段友情破裂,而是选择留给石田他需要的安静,并表示自己不会放在心上。而反观其他人则是分别被石田一句话破防,或是生气或是哭着离开,这里已经可以隐隐看出影片想要表达的核心了:虽然大家都是朋友,但只有小胖是真正为这份友情着想的。石田与硝子处于互相救赎忽略自己的状态,而其他人则是过分以自我为思考中心的状态。而这里五杀的安排,无疑是将大家与人相处时可能出现的五个很经典的问题展现了出来。
相信到这里已经有聪明的小伙伴感觉到了,这正是这份多人友情反复破裂的原因。究其根本,就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而忽略了友情本身。硝子的存在只是暴露出了这些问题,而不是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而石田既然能马上接话说出这些,他之前难道会不知道这些问题吗?他当然知道,但他唯独没有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罪恶感导致的自卑,忽略了自己的单向赎罪。这时候的石田一心只有硝子,如果影响到了硝子,他甚至可以毫不犹豫的切断与其他人的关系。而这也是导致石田自卑的关键因素:过分以他人为中心。为了硝子,他忽视了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存在。这就是石田最大的问题。那么硝子呢?作为这份友情的核心人物,硝子身上有没有问题存在呢?有。硝子身上的问题只有一个:善意传达不到的困境。这并不是性格上的问题,是先天的劣势让硝子无法轻松的感受到他人的善意,同时也无法轻松的传达自己的善意给别人。不知道大家对于硝子的微笑是否记忆深刻。原作中有解释,硝子经常对别人微笑,那是因为她认为微笑可以传达自己的善意。硝子的本子上,每一页都写着对不起。硝子开口说过最多的话,也是对不起。她知道自己的本意无法轻易的传达,所以她和任何人之间都小心翼翼。她讨厌这样的自己,但她无能为力。同时这也是后面硝子站上阳台的一部分因素。
但我们都知道,这其实不是硝子的错。当事情发生时,人们总是很自然而然地将错误归咎于其他人身上,撇清自己的关系。但——
雪崩发生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可是硝子这样的先天条件使得硝子非但不会将错误归咎于其他人,甚至会把其他人的错误归咎于自己。而石田这个曾经对硝子施以恶意后又体会过被别人施以恶意的人,将这样的事情看在眼里,只会催生出一种局面:硝子背负世界推来的过错,石田主动背负硝子的过错。最终导致的结局自然显而易见
二人都感知到了对方对自己强烈的善意,但这份善意,同时也成为了捆缚住双方的枷锁。挫折会让坚强的人越发坚强,但来自他人的,过于强烈的善意却会击垮一个要强的人。于是——
后面的情节印象深刻。西宫认为是自己给石田带来了不幸,加之家里的支柱奶奶去世,本就讨厌自己的西宫选择站上了阳台。
而贴心的妹妹早就得知过姐姐曾经有过这种念头,所以拜托石田回来取相机一方面也是不放心姐姐自己一个人(果然妹妹是全片最体贴最了解硝子的了,呜呜呜哭死)
早在之前,硝子想要努力成为石田的朋友却始终得不到石田的善意,努力尝试过很多之后在教室二人打的一架可以说是早期催生硝子想要放弃生活的想法的由头了。
之后引发在场所有人思考和转变的事情发生了,或许是石田的祈祷打动了神明,或许是硝子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石田的重要性,或许是神明真的想要石田以这种方式为自己的过去赎罪...硝子被石田拉了上来,代价是石田的坠楼。但这却使矛头更加指向了硝子的身上,一直以来向石田传达善意的植野终于忍受不了,将过错全部归咎到硝子的身上。
但硝子没关系,硝子不在乎,她早就背负了周围所有人的过错。但唯独见到石田的母亲,硝子终于忍不住跪在地上痛哭。这是硝子无法原谅的事,这是硝子无法原谅的人。
硝子原谅了所有人,唯独没有原谅自己
所以,硝子才会说要找回被她弄丢的东西。这里硝子所说的弄丢的东西,就是友情。硝子去找了所有的人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包括当下对自己好感最差的植野,一次又一次...
好在,故事并不是悲情结尾。故事还要让我们看到人们的成长,还要让我们看到人们的蜕变。于是,在硝子和石田经常相约去喂鱼的周二晚上,猛然硝子惊醒。或许是二人之间的默契,或许是锦鲤的帮忙,或许是神明的恩赐。那一刻,他们终于再次相见了
这一刻,二人真正明白了维护这份友情需要的是什么。不是某一个人的离开,也不是无视自己的自我赎罪...于是,大家又一次聚在了一起。但这次大家都不再像以前一样了,大家不再像以前一样只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思考,尤其是当气氛又一次达到危险的临界却发现植野学习了手语之后。之前种种,似乎都已不在重要了。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成长了。
貌似到这里一切都结束了,最后也以石田的自卑终于消除掩面而泣告终。但,故事想要表达的仅仅只是如此嘛?仅仅只是表达一群孩子们对于朋友的理解,对于他人之间如何正确的传达善意吗?
我们貌似忽略了两点:
在硝子母亲找来反映问题之后老师为何忽然一反常态课堂上发怒并点起了石田?
川井貌似忽然就洗白了,最后虽然有纸鹤表态却并不完全是她自己折的,那么她真的有发生变化吗?
以下内容可能带有up的过度解读,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整篇解读到这里,我们大致可以看出故事传达的是:从以自我为中心或以他人为中心相处转变成为大家考虑,为友谊本身考虑。开始思考所做的事情是否会伤害友谊本身,不是盲目的传达自己的善意忽略自己的感受,也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不考虑他人感受。
那么老师呢?
他一定也有自己的圈子,也有自己的工作,也需要交自己的朋友。但他的做法却很奇怪:一开始入学,老师并无过多参与。在班上有人对硝子进行欺凌时,他作为老师或许会不知道。但当全班都开始欺负硝子的时候,他很难说自己依旧不知道。就算这里真的是直到硝子的母亲找到学校,老师才知情,那为何直接点起了石田的名字?又为何不顾石田的辩解将事情草草收场?很遗憾,这又是很真实的情况。如果是一名负责的好老师,也不会任由事态发展至此。他的做法仅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关心的根本不是学生们,而是事情会不会找到自己的头上。小型欺凌,没闹大,他选择了无视。闹大了,硝子母亲找到学校,丢失的七八副助听器每一个都价格昂贵。意识到事情来到了自己头上,于是第一时间找出了石田,他就是矛头和老师的挡箭牌。然后草草收场,解决掉自己头上的麻烦就算了事。
分析到这里,应该已经有人明白了。老师的做法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以自我为核心的观念。
没错,其实真正的走向应该是:以自我为中心→关心大家以所有人为核心→以自我为核心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等你高中毕业,尤其是进入社会,可能就很难找到真正交心的朋友了
那么到这里第二条我想也不用分析了,川井的戏精行为被很多人说成是绿茶,这正是很多成年人会有的思维和行为。包括一个细节折纸鹤找朋友帮忙一起做,这当然也可以顺便巩固自己在其他的圈子里的形象。毕竟折纸鹤传达的是自己的心意,找其他人帮忙本身就已经与最初的本意相悖了。或许川井不是没有改变,而是她已经无需改变了。她的这种暗地帮衬、戏精做法,恰恰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以得到更多的朋友扩大自己的圈子。当然,是以自我为核心的原始目的,这无疑已经直接到达了第三个阶段。
这时,再回到一开始,就不难理解这种安排了。“朋友”的定义,是什么?
成年以后进入社会交到的“表面朋友”,可以称之为“朋友‘吗?
看到这里大家心里肯定各有自己的标尺,各自有自己的想法和定义,up就不进行深究了,或许这也是作品中将朋友的第三阶段安排如此隐晦的原因吧。那么,这就是一个开放题目,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啦。
完
最后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