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焦点:『ReLIFE』:人生是一片旷野,而无既定的副本
我是在道听途说中了解到这部番的,初次见面便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顺带一提,我网名中的千鹤就是日代千鹤的千鹤哦)。
第一次看完心中便激荡着无限的感慨,深深的被这部番的深刻内涵所吸引了。但是也正是因为这样,我觉得只看一次我可能根本无法将这些内涵全部领会。于是第二次重温以后就开始庆幸好在之前我忍住了:番剧中原来有很多细节和伏笔在首次观看的时候都被我忽略了或者是淡忘。因而在重温时又多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先前的感慨大概也在这一过程中升华了吧。
如果人生能重来,现在的一切会变的不一样吗?如果在人生关键的岔路上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会不会过得更好呢?
(资料图)
可现实中我们的人生,在迈出每一步之前,未来都具有无限可能。而在每一步迈出之后,结果就无法更改。如果我们能重回过去,同样也意味着要舍弃当下的一切,我们能接受这样的改变吗?况且另一条路也未必就是通往庄康大道,也许重新选择了它只会变得更糟糕,彼时我们还有能力承担相应的代价吗?在选定道路之前,前方的岔路纯粹只代表了无限可能。所以,如果真能重生,你愿意抛下什么,又希冀换取什么?
但是“Relife”慈善机构重生研究所的实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另一种重生:它不是穿越,让宏观的人有机会重新过活一次。它只是让受试者重反17岁,重新审视一下过往自己走出的每一步。这是精神层面的重生,我觉得要比前者来的更有效果也更有意义一些。
对于一个四处碰壁又饱受他人期待的人 ,只要参加此次实验,研究所就会免费招待一年的生活费,并且还会依据这一年的表现介绍工作。这对任何一个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不满的人都是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机会
不过虽然尼特们已经重生成了高中生,但他们与真正的高中生之间似乎仍然有这一条明确的界限。比如说重生后的成年人基本上都是成熟而又可靠,而真正的高中生则相对有些稚嫩和任性;重生后的成年人的能观察到身边气氛的微妙变化,而真正的高中生则又有些迟钝;重生后的成年人目睹了社会的黑暗并且为之感到厌恶,而真正的高中生则是在为傲娇与自尊、误会和意外而苦恼……但是番剧中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是永无交织的平行线。比如说在因为自己工作能力太强而让人心生不满,在校园里以排球队员直接的矛盾为线索复刻;因为看人不舒服而设计陷害他人,在校园里则以偷偷扔掉别人的书包给他人制造麻烦的形式复刻;饱受排挤后心灰意冷的前辈选择了自杀,在校园里则以因为校园暴力退学的方法复刻……
我们也不难看出,当社会上的那些陋习渗透进了校园,似乎最终的结果都不像成年人之间那样不可挽回;而孩子们的困苦烦恼,在成年人看来似乎也充满了玫瑰般的色调,亦或许这就是他们已经逝去的青春。
我想这就是孩子和成年人之间的差别吧。初中生懵懵懂懂,而大学生几乎已经是半个身子踏入了社会的人了。相比之下,大部分的高中生能凭借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对这个社会或多或少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并且初步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可是毕竟涉世尚浅,很多事情还懵懵懂懂。虽然在高中校园已经有了勾心斗角和人情世故,但是在成人社会面前更像是过家家的游戏。高中校园几乎就是一个小社会,不过是介于孩童与成人之间,既折射着成人社会的人情世故,又保留了孩童之间独有的天真与和谐。少年少女的身上有这种感染力。如果让经历生活捶打的受试者重回高中校园,也许可以在贴近成人社会的一部分重新审视一下过去自己走出的每一步路,并且又能在孩子的身上寻回自己在步入社会后渐渐丢失的质朴。能达到这一效果,靠的是高中校园特殊的属性与定位。我想着这大概也是为什么重生实验的背景是高中校园了。
离开一般健康积极的高中校园,就很难再找到像这样每天一睁开眼睛就能理所当然的见到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就能理所当然的开启充实且丰富的一天。
大人的辛苦,小鬼头其实不会懂。我以前也是如此,直到成为大人,我才终于明白。
可哪个大人曾经又不是小鬼?到底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海崎新太在第一次的就职时对社会的不公平和黑暗面绝望而辞职,对与现实朋友生活的落差而焦急地度过每一天。
夜明了关于“事先铺好一条没有石头的康庄大道,这对走在路上的当事人来说真的是为他好吗 ”的困扰以及甲方上司的斥责。
诸如此类不幸在番剧中的成年人身上几乎是司空见惯。
小时候所描绘的未来,我觉得理所当然就会踏上的未来,并没有那么自然的出现。
生活就是这样,未必是想象中那样美好,还有着仇恨和偏见、贫富差距和愚昧无知;淳朴之风消逝,虚伪之风盛行;廉洁谦让之节操在民间渐失,追名逐利之心性在官场泛滥。但我们依然洁身自好,努力的活着,并怀着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世界的诚挚祝福,坚信只要我们为之不懈努力,世界便会为我们流下感动的泪水。然而这个世界现实而残酷,似乎总与理想背道而驰。我们的努力也总因为廉价不堪而得不到回报,我们的社会仍有着许多缺陷,我们的意志也总是随着现实漂泊不定……我们努力着发光发热,只想在黑暗中彰显自己的存在。可这一束火苗却又那么的微弱,轻而易举便被黑暗所吞噬。
成年人在这样的现实的捶打中为了生存,不得不渐失自己的童真,在圆滑世故中迷失了自我,成为了巨大工件中被复制无数次的小小的螺丝钉,活成了他人的附属品,并且自以为这就是所谓社会经验。
我们为世俗定义下的成功奔波太多,而而忽视了对自我的追求。我们可以为了他人鞍前马后,可以为了上司忍受一切黑暗腐朽,可以为了亲友的期望忍辱负重……然而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之下也必有这样深感孤独的漂泊者。功成名就固然重要,学会发现和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同样重要。所谓建功立业也不过是在人为设定的价值观中慷慨激昂。然而每个人活着的方法都大不相同,哪来的什么标准答案?既定的轨道意味着人生再也没有无限可能,活的一帆风顺并不是人生的目的。为了活成这个世界满意的模样而迷失自我,纵使得到了某种快乐也是短暂的。让别人觉得完美并不是首要,按照自己的本愿活着才应该是人生努力的方向吧。不要在意别人的眼光,不要在意是否符合主流。不管目标是否宏大,能为自己而活就已经独特。如果真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本愿,对抗它就没有意义。能在主观上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觉得无悔,无悔于自己的选择,无悔于自己没有放弃做出选择,或许会在人生中留下遗憾,但绝对不会在暮年之时后悔。我想这大概就是人生最完美的终章了。
烟火带有一丝哀伤,华丽的炒热了气氛,却又黯然的消失,总觉得有些寂寞。但这份短暂的虚幻,也是烟火的美好之处。
新太为了追求这样的生活选择了辞职,烟火其实就象征着他的选择——美好而又虚幻。
千鹤曾经对这样的选择感到不解,“知道了要分开,才意识到了喜欢,才想要表明心意,这岂不是徒劳?”可是她后来也想通了,“在意未来的离别,而舍弃当时的幸福,也许是件浪费的事呢。”
现实中是没有重生机会的。人生是一片旷野,而无既定的副本。所以还是好好珍惜当下美好而唯一的人生吧。做自己热爱的事,把她变为自己的生活……虽然最后我们也许无法走到终点,但至少过程中度过的欢乐时光不是虚假的,曾经感受到的幸福也是真实的,因此不能因为既定的终点影响到路上的美景。
即使烟花转瞬即逝,但也会留下永恒的记忆。
这份短暂的虚幻,也是烟火的美好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