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初期设定解构《雾山五行》故事内核
作为有着七情①(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人类,就是入世②之人,无法做到出世之人的四大皆空。当人类的哀怨、憎恨、嫉妒、痛苦、恐惧这些负面情绪累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成病,人类为了治病,诞生了神农氏,尝百草制药,用药来消除人类的病,但如果人类不进行本身的自我调节,消除病的本因,只知道沉迷用药的人也会失去自我,这个过程也就产生了毒。药和毒的转化也就在一念之间,药物本身有毒,药毒克制疾病,若过度依赖,过量服用,用药成瘾,药毒也就不再是药,也就成为了毒药。毒药具象化为五毒③“蛇蝎蜈蟾蛛”虽可入药,但毒性极大。神魔人三界具象化后成为了五行,人类,妖族三个群体。三个群体本来属于平衡状态,但是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有灾难降临。
【圣兽鳞/聚仙丸】:是地膳村村民欲望的开始,人们饱受疫病的困扰时,意外获得小麒麟鳞片治愈好疫病,但是人们的欲望让人心向恶,所以抓捕小麒麟研制聚仙丸。
(相关资料图)
【八骏兄弟】: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傲慢、暴怒、虚荣、懒惰、忧郁、色欲、贪婪、暴食)④
我更偏向于八骏设定为“八宗罪”,也就是地膳村村民的代表们恶化的具体展现。兄弟八人每个人都代表了一种恶的行为,我理想化中的设定是自食其果,但是导演没有这样做。
贪念产生:地膳村村民想要用聚仙丸来致富,甚至进贡聚仙丸到皇宫,以谋求更多的财富。
嗔念产生:小麒麟被带离地膳村,村民愤怒,誓要夺回小麒麟。
痴念产生:村民的愚昧,盲目的追求利益争抢小麒麟使得地膳村、村民和八骏面临灾祸”。
(这些恶念又被具象化为“三毒”贪嗔痴,这些恶念就会助长妖族这个群体,而妖族群体能力的增大就会让肩负使命的五行家族出手来抑制。)
【三毒“贪嗔痴”】:代表妖兽的最高实力,唯有戒定慧能除之,归根结底这三毒突破结界来源于人类的欲望,欲望并无法彻底根除,封印自己的恶念的过程就是人类成长的过程。
【五行家族】:这个群体可以看作是人类守护者,秩序的维护者,恶兽的惩戒者,架空的一个族群,有良好的族群机器。
其实不妨把五行家族、人类、妖兽看作一个和谐平衡的系统,闻人翊悬擅自打开巨阙神盾走失小麒麟,让这个系统崩坏。人类获得了小麒麟的鳞片,就可以获得大的利益,无论是能力还是财力甚至是权利,妖兽不满被封印在幻指结界,得到麒麟鳞就可以增长更多的能力,所以想尽办法来发动斗争,以谋求更多的利益。一旦妖兽突破结界,这个和谐的状态就会被彻底的打破,地膳村就会付出流血的代价。五行家族这边只能去阻止事件的恶化,维护这个世界的和平,封印对于贪嗔痴兽来说是一个好的结果,如果说贪嗔痴兽死亡是《雾山五行》最好的结局,恐怕是太过理想,人们心中所存的欲望是不可能消灭的,欲望存在就会演化出“新的贪嗔痴兽”,每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去追求美好,但是追求美好的过程并不能为一己私欲去破坏秩序,这样的话,结局也就是地膳村村民放弃对麒麟鳞的依赖,凭借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他们想要的一切。
换个方向把这个故事推演到个人的身上,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受到利益的诱惑,金钱权利情色等的腐蚀,一旦对这些物质上瘾产生依赖,贪嗔痴也就会诞生,往往人也就在这个时候步入歧途,直至无法回头。但是这时的人也可被救赎,也就是封印所谓的欲望,俗话说的“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有这样人才能完成自我的救赎。
其实这个作品的诞生和导演的遭遇有着莫大的关系,岁城难产,离职七瞳,也就是在这种经历下诞生了《雾山五行》这个作品,导演只是换个方式来讲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七瞳现在的局面就好比人对欲望的追求让它丧失初心,到了这种无路可走的境地,或许地膳村的村民还有回头之路,但是七瞳是不是断了自己的后路,还犹未可知。
注:
*①七情在儒,佛,医的观点上不完全相同,《雾山五行》中引用的是医家的观点。
*②入世和出世相对,入世指投入社会。
*③五毒应该为蛇、蝎、蜈蚣、蟾蜍、壁虎,五毒既是毒物也是药材。设定中出现的蜘蛛应该是错误的。
*④埃瓦格里乌斯·庞帝古斯定义的八种损害个人灵性的行为。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