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朱自清《经典常谈》入选中学课本

新学期马上开启,2023年春季,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进行了调整,最突出的内容为:在“名著导读”部分,将《傅雷家书》替换成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在教学过程中,“名著导读”部分,老师一般不会详细讲解,只是提供一个参考,让学生阅读这本书。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典常谈》共有十三篇

源于“整理国故”运动

朱自清《经典常谈》的写作出版时间为上世纪40年代,当时朱自清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经典常谈》的写作,是由当时负责统筹中小学国文教科书编写工作的杨振声建议的。编写这类普及传统经典知识的书籍,其思想来源是胡适于1923年发起的“整理国故”运动。

《经典常谈》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是中国传统文化启蒙作品。

得知新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调整后,各家图书公司都在跟进。在各个销售平台上,朱自清《经典常谈》一书的商品描述已加上“《语文》八年级阅读”“教材配套阅读”等说明。

据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2年8月推出新版《经典常谈》,仅仅在2023年1月这一个月,已经发行了130多万册,1月在京东平台销量环比增长了6.7倍。

培养学生文化自信

弥补语文背景知识不足

朱自清嫡孙朱小涛得知这一消息后,也是十分欣喜。他说,以前中小学都是选取朱自清的单篇文章入选教材,这次则是整本书入选,证明朱自清的影响力还在不断扩展。

朱小涛认为,《经典常谈》之所以能够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在于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书,还能培养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前言中已经提及:“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此外,《经典常谈》弥补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背景知识不足的缺陷,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是介绍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学习传统文化典籍(也叫国学)的入门书、打基础书,又是极有学术分量的书。

针对教材中将《经典常谈》替换了《傅雷家书》,扬州市朱自清中学语文教师、校“朱自清教育思想研究工作室”负责人刘文婷认为:“《经典常谈》更合适中学生阅读。”

“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一共十三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全书对经典的梳理与讲解,知识上简洁精辟,文字上通俗流畅,能很好地启发读者的兴趣。”刘文婷告诉记者,“初中阶段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中学生开始主动发现和认识自己,开始自觉磨砺意志和品格,思考生活的意义。而经典阅读尤其是本国经典的阅读将为他们的人生长卷打上丰富而厚实的底色,正如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文中对经典的定义——经典为我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在成长过程中,成为我们内部构成的一部分,并且恒定不变,帮助我们确立自我。《经典常谈》就是这样一本能启发兴趣、确立自我、了解本国文化的作品。”

“另一方面作者朱自清先生是非常专业的大名家,他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积淀,是古代文学批评史和诗歌史领域的开拓者。教师的身份,也让他向中学生做文化普及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有着多年中学任教的经历,曾亲自为语文教科书撰写课文,并和叶圣陶、吕叔湘一起编写中学语文教材。写普及性质的导读之作,必由大名家命笔,从小学教材里的《匆匆》到初中教材的《春》《背影》,学生从深入浅出的字里行间获得有真知灼见的治学途径和读书方法。”

精彩概括简洁精辟

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朱自清认为,为了让更多读者能够接触到,并更容易理解和沉浸于古代经典,《经典常谈》书中,他对每一篇都有概括,做到简洁精辟。例如——

《说文解字》:文字可以增进人的能力,也可以增进人的巧诈。仓颉泄漏了天机,却将人教坏了。所以他造字的时候,“天雨粟,鬼夜哭”。

《尚书》: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尚”,“上”也,《尚书》据说就是“上古帝王的书”。

《诗经》:诗的源头是歌谣。一个人高兴的时候或悲哀的时候,常愿意将自己的心情诉说出来,给别人或自己听。

《春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古代朝廷大事,多在春、秋二季举行,所以记事的书用这个名字。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序言里,表达了他的一个心愿,他希望:“读者能把它当作一只船,航到经典的海里去。”叶圣陶在读完《经典常谈》后评价:“因为这本书的引导,去接触古书,就像预先看熟了地图跟地理志,虽然到的是个新地方,却能头头是道。”

标签: 中学语文 傅雷家书 古典文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