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聚焦 >

志愿者巡护长江扬州段首次拍到江豚吐水柱

昨日下午1时多,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江豚观测员在长江扬州段三江营水域常态化江豚观测中,首次拍到江豚吐水柱的场景,距离上次拍到母子豚水域不远,或是同一小种群?即日起,针对疑似同一小种群,观测员将会定向常态化巡护观测,为江豚保护提供更多野外参考。


(相关资料图)

欣喜

一头江豚江中不停吐水柱

“时间是下午1时多,观测到江面上冒出一个小黑点。”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助理马建军表示,他和志愿者在对长江扬州段三江营水域常态化观测时,用无人机在江面巡航中,发现了一头江豚映入镜头。

马建军称,和以往观测到的江豚场景不一样,这头江豚特别活跃,往常都是江豚一跃出水再沉入水中,短暂时间内再次出水……这是因为水中的江豚要呼吸,呆在水下的时间一般不长,就要出一次水,通常志愿者会根据冒出水面的次数来记录出水频次。

“出水的过程中,突然一条水柱从它口中喷出。”马建军说,没想到这头江豚竟在吐水柱,吐完沉下去,跃出水面再吐……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一会后,江豚游出了无人机镜头观测区域。

往常观测江豚,多是拍到江豚憨态可掬的身子跃出水面,如此悠闲的吐水柱场景,也是三江营常态化江豚观测中首次拍到,这一幕也令船上的志愿者欣喜不已。

还有两头江豚伴随着嬉戏

志愿者们欣喜地发现,这头江豚活动的水域,与16日拍到的母子豚嬉戏的水域非常接近,他们怀疑,它们可能是同一小种群。

“如果一片水域适合了江豚栖息,它们活动的范围就比较稳定,渐渐这片水域就是它们的稳定栖息水域。”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名誉会长陈宜林说,通常一个江豚小种群的活动范围在一二十里的水域内。

陈宜林表示,往常都是用望远镜、长焦相机镜头等观测并记录,即便是拍,也多是江面一个小黑点,或是视频中几个小黑点在不停地跃出水面,“这两次都是采用的无人机巡护观测,在无人机操作台上,能及时发现它们。”

昨晚,马建军整理下午拍摄的视频时发现,就在吐水柱的江豚边上,还有两头江豚伴随着嬉戏。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应该是一个江豚小种群。

行动

将针对小种群常态化观测

“江豚吐水柱是啥原因?志愿者们很好奇。”扬州市江豚保护协会会长陈瑞金表示,他们请教了中科院水生所的江豚保护专家,针对江豚的这个习性,专家解释可能有两个原因,一个就是江豚自娱自乐地玩,比如觅食后水中嬉戏自我娱乐。另一个是它们在朝跳出水面的小鱼吐水柱,通过吐水柱来驱赶鱼便于自己捕食。

“现在扬州段多个水域都能稳定观测到江豚,这也是长江禁捕后的效果。”陈瑞金说,扬州段水域位置特殊,与南京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和镇江省级豚类自然保护区相通,随着该段生态转好,不排除会有保护区小种群到扬州段栖息。

陈瑞金表示,长江十年禁捕实施后的这几年,协会江豚观测志愿者已经常态化对部分水域观测,随着江豚种群的壮大,协会打算安排志愿者对部分稳定栖息水域的固定小种群常态化巡护观测,为江豚保护提供更多的参考。

“空中巡护有一个优势,江豚在水中的习性和遭遇,都会被及时记录。”陈瑞金说,记录下江豚在野生环境下的行为,对于长江内江豚的习性等研究很有参考价值,他们也会将记录的场景及时分享江豚保护专家,通过民间志愿的力量,为守护“水中大熊猫”江豚,贡献一份民间力量。

标签: 自然保护区 及时发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