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首周破6千万的情怀无敌动漫电影《数码宝贝》难逃“剧情翻车”

就在上周五(10月30日),《数码宝贝》20周年剧场版如约在国内院线上映了。

从系列发展的意义来说,这是刻画初代被选中孩子和数码宝贝的友情羁绊和成长的“最后的进化”也是“最后一部剧场版”,因为就在今年4月属于初代小伙伴的重启之作已经作为新番在网上开播了---

因此,对于所有90后小伙伴来说,20周年剧场版是倍具价值意义的,而这部作品也理应收获鼎沸的口碑和票房加持,甚至还拥有刷新日漫在华票房纪录的潜力。

那它能做到吗?

如果我们的视野集中在首周票房和豆瓣评分,确实也会认为它的表现不俗:3天收获超6000万票房,豆瓣分也只从开局的7.8掉到7.7而已(基本恒定了)---

但数据根本就不能代表一切,或者说它只是对一个事物的最表层刻画而已。

在我看来,所谓的高分和高票房其实都是“情怀作祟”所导致的,而这样的成绩也越发让我对《姜子牙》感到不公平。

下面内容我将结合《姜子牙》来详述何为“情怀无敌”,也何为《数码宝贝》的“剧情翻车”----

01.被冤枉的《姜子牙》和翻车的《数码宝贝》今年10月份上线了两部重量级动漫,一部是月底到来的《数码宝贝》,而另一部则是月初上线的《姜子牙》。

对于后者来说,其口碑表现无疑是让人心痛的,如今的豆瓣评分也下降至6.9的庸俗程度,而豆瓣影评区也充斥着很多打出1星和2星的烂作吐槽---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归根结底离不开网友的误解,他们错把《姜子牙》的核心命题当做电车难题,于是在欠缺人物羁绊的剧情衬托下,网友便认为姜子牙的行动倍具矫情,完全没有说服力可言,认为它就是翻版的《大鱼海棠》。

但事实上《姜子牙》的核心根本不是“杀一人救苍生”的对错与否的考量,而是姜子牙在多年之前窥探到“世界真相”之后一路坚持的想要将腐朽的体制推翻的大义行径,是一种相当崇高的剧情立意,而对应的作品也应该是《沉默的真相》和《熔炉》这两部影视神作。

所以在我看来,《姜子牙》的平庸成绩是误解导致的,而它的真实能耐起码能够去到豆瓣7.5-8.0左右---

至于月末上映的《数码宝贝》20周年剧场版的口碑之路就要比《姜子牙》顺利多了,从开盘到超过2万人的评分均能维持在7.7上下,算是完成了后者不可得的目标心愿。

但在我看来,这样的分数简直就是对“情怀无敌”四字的极致诠释,因为20周年剧场版的剧情根本就经不起推敲---

关于《数码宝贝》槽点的详细抨击我已经在《20周年剧场版:不及格!》这篇文章中用4千多字详细论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我这里做个简单的归纳,20周年剧场版的烂,体现在“敷衍”二字,而具体来说则是如下三点:

(1)情怀拿捏相当敷衍,初代和二代及数码兽等通通登场,但除了太一和大和之外基本没啥戏份,连众人的高阶数码兽进化都不给个机会。至于《butter-fly》就更是不用说了,仅有开场的几十秒响过,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2)核心的“离别”命题根本经不起推敲,制作人没有给出逻辑自洽的“离开时间点”和“何为无限可能性”的解释。你要是说踏入社会的人就失去无限可能性,那为何创办公司的光子郎和美美就不先于太一和数码兽离别?如果你说岁数是无限可能性的解释,那为什么反派小姐姐14岁就要拜拜?

(3)制作人饶有对数码兽物化的嫌疑,也就是不把他们当作独立生命体,只是工具!

在如此之多槽点,甚至可以说是贯穿了剧情始末的槽点影响下,20周年剧场版可真还能对得住豆瓣7.7的评价?

我只能说,值得庆幸的是能用理性思考的网友也不再少数,就在我文章发布出来后还是得到了如下这些小伙伴的响应---

“长大了数码兽就消失,这个设定太离谱了”

“剧情前后充满矛盾,吃书还吃到核心设定上了,数码兽是我们同伴,这里居然拿它们来为成长祭奠,简直不可饶恕”

“他们不配消费和田光司”

“那些狂呼真实的观众,他们不在乎数码兽,他们只是想听一个童年和梦想的故事”

“全程问号脸,就是为哭而哭”

如果相类似的事情发生在国产电影,那想来如今网上的争吵已经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而给对应作品打上豆瓣高分的人都无不会被吐槽成“爱国主义”的盲目跟风者。

因此类比来说站在《数码宝贝》如此之多和严峻的槽点影响下,居然还敢给出如此高的评价。

这简直就是盲目的对“情怀”予以了追捧,而这也就是所谓的情怀无敌的极致诠释---

当然,或许在部分小伙伴来看我只是在扛,并认为这样的作品能够出现已经很好了。

但我只能说如此轻易的满足简直就是纵容,我虽然没能力去导拍一部动画,但最起码在简单的思考后,我还是能给出“及格的剧情发展”究竟该长成什么模样的。

02.《数码宝贝》应该怎样拍?正如前文所说,“离别”是20周年电影的核心命题,但该命题的逻辑是根本不能自洽,是立不住的。

而制作人擅自将“快要死亡的数码兽”和“被选中孩子”之间的性命究竟谁轻谁重的问题摆到了台面,并明确给出对后者的偏好,这无疑就是妥妥的对数码兽的物化,是一种辣眼睛的行为表现---

从这个致命槽点出发,首先我认为可以直接将“必须离别”的命题给推翻,构建出如下四阶段发展故事---

(1)数码兽突然进入了离别倒计时模式;

(2)太一坚持使用正道的方法来挽留数码宝贝,但他的行为在反派小姐姐看来简直就是妄想;

(3)反派小姐姐毅然决然的用极权方式将被选中孩子和数码兽永恒定格在网络世界;

(4)最后太一用自己的正道坚持以及真的挽救了数码宝贝的成绩,成功洗白反派,并以大团圆落幕。

这样的剧情能够突出正派和反派的“理念分歧”,为他们走向不同的人生道路以及坚持的态度予以了足够的说明。

而后来的“洗白”也是安排在成功挽留数码宝贝的前提下出现的,这和反派的作恶动机(想让其他被选中孩子幸福)没有任何矛盾,毕竟如果能够挽留数码兽,那就没有继续作恶的必要了---

不仅如此,如上剧情也可以在末尾只安排“出现挽救的希望”而不是“成功挽救”,而这样的设定也可以无缝对接《数码宝贝2》最后的人类和数码兽的大团圆结局。

可以说,这是多么明摆着的情怀接壤且逻辑自洽的剧情发展,但这群制作人却无视了它,非要用刻奇造作的“死亡消失”来替代。

我理解他们的想法,不死人就不会流泪嘛,但所谓的感动也只会作用在被情怀冲昏脑袋的动漫迷,对稍带理性去看片的影迷来说,这是不可饶恕的改编---

当然,如果非要“离别”这样的大前提也不是不可以修正刻奇的剧情,而其中的关键就在太一身上。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数码宝贝被“物化”了?原因就出在太一在听到被选中孩子们被捉捕到网络世界后居然用这样一番说辞来教育犹豫不决的大和---

“他们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不能够轻易放弃他们,出击吧”

但拜托,被选中的孩子是好伙伴,数码兽就不是了吗?

你不是已经知道数码兽的出征是会加速死亡吗?那你如此选择是不是代表在“快要死亡的数码兽”和“长久相伴的被选中孩子”之间,坚定的偏向了后者呢?

这是何其功利的价值导向啊,而这样的思维注入到童年经典当中又是何其可怕的存在啊。

因此,真正合情理的剧情应该是这样的:

(1)在面对离别的时候,可以让太一和大和先背负上如素娜般的逃避情绪,他们一直蜷缩着不肯接受离别的事实;

(2)数码兽却一直在鼓动这两哥们出击,而且还私自进入数码世界和BOSS决战;

(3)就在数码兽被反派BOSS打得濒死的时候,出于它们的坚韧和勇气,太一和大和也终于醒悟了过来,并进入数码空间在并肩作战之后唤醒新进化的力量;

(4)最终战斗落幕,数码宝贝也不得不离开,但经历过大战后的太一和大和也释怀了这份离别。

如上剧情的核心就是将“选择权”交给即将死亡的数码宝贝们,而非不会面临生命危险的太一等人类。

如果是后者的选择那剧情就会导向“二选一”的刻奇发展,但如果是数码宝贝自己的抉择,那就相当于一种大义的牺牲,而这两种走向是存在着天壤差距的---

03.结语如上两种剧情当属我花费十几分钟构想出来的,我真心不明白为何身经百战的日漫制作人居然完全绕开了,并走向了彻底刻奇和可怕的死亡和物化数码宝贝的发展---

这事情也让我想起了迪士尼在制作《疯狂动物城》时的经历。

这是一部目前在豆瓣享有9.2分并且入选TOP250阵容的动画神作,而它之所以能够如此口碑高企的原因就在于:迪士尼团队予以了不计成本的金钱和精力!

比如他们为了诠释肉食动物和草食动物的不和谐,在最初的版本里是设定了肉食动物在长到一定年龄后就必须被套上“驯服项圈”,每当兽性爆发的时候就会用强烈电流来驯服肉食动物---

这样的设定无疑也相当精彩,而整部动画的制作也朝着这个方向迈进,并最终做出了无穷接近成片的作品。

然而就在内部放映会的时候,在场的所有观众都无不对“驯服项圈”感到残忍,觉得这是一种将偏见过分露骨展示的刻奇手法。

于是迪士尼团队毅然决然的将整部作品推翻,几乎从零开始打造出如今我们看到的“通过刻板印象来诠释偏见”的《疯狂动物城》---没有项圈,只用虚拟却无处不在的思想来诠释。

当然,我知道《数码宝贝》制作组不可能具备迪士尼那般的制作资金,但这绝非制作组敷衍对剧情考究的借口。

尤其站在这是一部动漫迷等待20年之久的日漫佳作的前提下,如此糟糕的剧情简直会让人心寒。而在糟糕的剧情基础上居然还能收获不错的豆瓣评分以及票房。

这更让我觉得在“情怀无敌”的作用下,或许动漫创作不存在所谓的进步的可能性了。

反正敷衍的创作粉丝也买账,还有折腾的必要吗?

标签: 数码宝贝剧场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