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伪概念”营销亟须真监管

原标题:“伪概念”营销亟须真监管

披上高科技外衣的量子保健产品,打着新概念旗号的抗衰功能食品,宣称新疗法的抗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春节期间,又到了消费旺季,“伪概念”营销现象再次抬头,消费者一不小心就可能交“智商税”。

从媒体报道来看,不少“伪概念”营销并非新鲜事,而是老问题。因此,其在春节临近这个节骨眼儿上再次抬头,看似偶然,其实是故伎重演,尾大不掉,想趁机大捞一把的必然。

根据报道,“伪概念”营销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搭车”高科技收取“智商税”;二是制造“新名词”增强迷惑性;三是鼓吹“原料神话”推动“迷信消费”。不管哪类,当前消费领域出现的这些乱象,既反映出一些商家利用消费者知识盲区,意在钻法律的空子谋利的无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监管相对滞后和疲软,缺乏动真碰硬的精神。

对各种伪概念营销现象,亟须来些真监管。首先,相关法律法规要与时俱进,拾遗补缺,明确罚则,加大对“伪概念”营销的处罚惩戒力度,切实形成震慑。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分工明确的监管体制,在确立专门机构负责涉“科技类”产品监管的同时,要通过加强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此外,有必要搭建全国性权威科学传播平台,对一些不确定的信息向公众及时予以提醒,增强公众对科技类商品的甄别能力,防止上当受骗。可以相信,只要监管动真,多管齐下,各种“伪概念”就失去了生存土壤。(张国栋)

标签: 概念 监管 营销 亟须 科技 抗衰 消费 节骨眼儿 尾大不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