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恋”被罚冲上热搜,“大牌”尤应爱惜羽毛
原标题:“衣恋”被罚冲上热搜,“大牌”尤应爱惜羽毛
近日,衣念(上海)时装贸易有限公司因以次充好,将成本75元/件的羽绒服标价1598元/件卖,被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管部门罚没人民币15704.45元。该公司为国际知名服装企业韩国衣恋集团在中国的注册公司。
乍看起来,这只不过是小事一桩,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涉案产品80件,进入销售终端的更少,只有9件,被卖掉则少之又少,只有2件,实际销售额只有区区2237.2元。可是,就是这样一桩小事,曝光之后竟冲上了微博热搜,甚至一度成为热搜第一!如此舆情颇有些出人意料。可仔细一想,“衣恋”被罚冲上热搜也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一者,高达20倍的吊牌溢价够吸睛。标价1598元/件的羽绒服,生产成本只有75元。吊牌溢价高达20倍。这让许多人颇感震惊。涉事公司在销售委托生产的羽绒服时,明示产品执行标准为GB/T14272-2011《羽绒服装》、GB18401-2010C类《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显然是刻意在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二者,“衣恋”的知名度、关注度够高。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之后,“衣恋”迅速作为“韩装顶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不少人的“梦中情衣”。巅峰时期,“衣恋”在中国主要城市开有8000多家门店,旗下多个品牌多款产品更是承包了各大商场C位。
三者,“衣恋”是有“前科”的。此前,涉事公司已多次因产品问题而被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处罚。去年年初,“衣恋”曾因一款女士羊毛大衣不含羊毛而被处以了20万元的罚款。同年2月、3月和4月,衣念上海公司又多次被罚,处罚原因包括: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对商品性能、功能、产地等标示不准确、不清楚等。在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平台,针对“衣恋”的投诉也有超过百条,内容以发货不及时和不退保价的差价为主。作为全球服装“大牌”却一次次犯下低级错误,消费者不可能保持缄默,不去表达自己的失望。
越是知名品牌,越应谨小慎微,爱惜自己的羽毛。对“衣恋”而言,这波冲上热搜的负面舆情是一次深刻的教训;对“衣恋”的中国同行而言,“衣恋”被罚冲上热搜是一次严厉的提醒。(王学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