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新变化彰显中国新风采
原标题:冬奥新变化彰显中国新风采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承诺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奥运会、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在历届冬奥会中最高、“一朵人类共同的雪花”贯穿开幕式……北京冬奥会的新变化、新亮点,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感动。每一个变化背后,都有不同寻常的中国故事。这既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展现,也是中国精神和大国风采的体现。
从“国家形象”到“个体品格”,自信彰显实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给世界留下美好记忆,2022年北京冬奥会给国际社会注入信心和力量。中国年轻运动员以拼搏的斗志、开放的心态、健康的体魄,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热情开朗、自信进取的形象。中国队选手谷爱凌和苏翊鸣在不同比赛中,都选择最后一跳冲击此前没有达到的难度。这份笃定和坚持,既来自日复一日的锤炼、自我实力的认知,也源于挑战自我、突破极限的渴望。在单板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第一轮中,中国队选手邱冷赛后脱掉手套做出比心动作,手掌心写着“老武,加油”,为未能晋级的队友武邵桐鼓劲。争金夺银固然吸引人,但运动员竞争过程中展现的超越竞争的品格魅力,更让人产生情感共鸣。某种意义上说,运动员展现的不仅是个人成绩和品格,更代表一个国家对竞技体育的理解和面对世界的态度。运动员自信开放、拼搏进取的健康形象,正是蓬勃大气、坚毅自信的国家形象的生动缩影。
从“差别对待”到“一视同仁”,平等体现尊重。1924年第一届冬奥会,258名参赛者中只有11名女性,占比仅4.26%。2022年冬奥会女性运动员参赛比例提高到45%,北京冬奥会因此成为历史上性别最趋平等的一届冬奥会。50岁的“滑冰奶奶”八次征战冬奥会,夏奥冬奥“两栖”女运动员越来越多,“她”力量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声推广冰雪运动……女性的柔美与力量、独立与优雅完美呈现,令冰雪盛会更加闪耀夺目。她们锲而不舍地不断开拓新领域,她们永不言弃的姿态更是超越了国界和肤色。从设立更为年轻化与性别均衡的奥运项目到颁布《促进性别平等承诺》,北京冬奥会积极推动“运动中性别平等”理念,努力带动更多女性参与到体育中来。正是因为女性运动员的不懈努力及制度政策的不断完善,北京冬奥会才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向更多女性运动员敞开大门,世界才能在冰雪运动中看到更多巾帼的飒爽英姿。体育事业发展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必将产生一系列涟漪效应,推动各领域性别平等与妇女权益发展。
从“我”到“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向未来”鼓舞人心,日本记者追捧吉祥物“冰墩墩”火上热搜,中国冰壶队员赛后向美国选手赠送徽章表达友好……冬奥赛场上时时演绎着相互尊重团结互助的动人故事。面对新冠疫情等诸多挑战,国际社会携手同行至关重要。少数杂音影响不了团结主旋律,如期并高水平举办北京冬奥会,向世人传递强有力的信息,任何国家、民族、宗教的人民都可以超越分歧、加强交流,实现团结与合作。同舟共济、守望相助,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的文化基因。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始终不变的共同信念。这种崇尚团结、包容共存的文化传统,展现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人类唯有团结一心,以合作代替对抗,用包容消除偏见,才能凝聚相互温暖、相谐同行的力量,绘出同心圆,一起向未来。
每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冬奥会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弘扬、升华和深化。北京冬奥会,不仅让人体会到竞技体育传递的激情与快乐、感受到“寰球同此凉热”,更能体验到一个真实、立体、全面、自信的中国,以真诚的态度、开放的胸怀,携手世界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韩小乔)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