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要数字化而非数字形式主义

原标题:要数字化而非数字形式主义

一个两三万户籍人口的乡镇,在一个手机号1票的前提下,却投出了7万票?日前,《半月谈》聚焦一些地方在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数字形式主义”现象。把一些政务服务数字应用或官方账号的点击率、活跃度作为指标,层层摊派,既加重了基层负担,又浪费了资源,背离了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初衷。

在网络技术飞速进步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双重驱动下,政务服务数字化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各式各样的政务APP、微信小程序等,各级政府部门不仅可以实现政策、政务信息从发布者到接受者之间的广泛快速直达和及时反馈,而且“动动手指”“足不出户”就可以实现政务服务的“一网通办”“一键完成”,实实在在地提高了政务服务的办事效能,提升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数字化改革获得感。

无论是政务服务数字应用,还是官方账号,固然需要一定的下载量、活跃度作为推进数字化建设的重要考核参考,然而当这种下载量、活跃度是靠着各种通知或摊派动员群众“刷”出来的,就失去了参考意义。对相当一部分政务服务数字应用来说,群众往往是在需要的时候才会去用,与其面对的对象人口基数、自身业务量有直接关系。逐利的商业机构免不了奉行“流量至上主义”,但对于政务服务数字应用来说,归根结底是要让办事的群众感到方便好用,避免掉进“流量至上主义陷阱”。

较之“流量至上”,政务服务数字化更需要“直达意识”。当“一网通办”越来越通过一个相对集中的、层级较高的平台来实现时,就越需要考虑不同区域、不同群体、不同类型服务的便捷性。让群众轻松找到对应服务的“入口”、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满足服务需求,中间环节越少、使用起来越方便,使用者的获得感就越强。自然而然地,服务满意度、使用意愿就会相应提升,也就不用费尽心思搞“摊派式推广”和“刷票”了。

进一步,“直达意识”的背后还是服务群众的意识。诸如“为点赞而点赞”“为投票而投票”,再漂亮的流量数字,也不代表数字化建设的成功;只盯着流量数字,而不重视内容和服务质量建设,再漂亮的流量数字,也无法转化为用户黏性和群众口碑。数字化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的手段,数字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搭建政府部门与广大人民群众有效沟通互动的便捷桥梁。把握政务服务数字化的初衷,坚决杜绝各种数字形式主义,才能更好地让数字化造福人民。(子长)

标签: 人民群众 政府部门 流量数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