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孤勇”的背后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原标题:“孤勇”的背后是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方大丰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肆虐3年。人们从来没有如此深切感到:疾病离自己这么近,这么难以预防。

人们也因此对那些平时不怎么显赫知名的传染病专家有了新认识,感谢他们在疫情中带来安全感——人们认识了“张爸”,领略了这个平时在“冷门专业”里坚守的男人,有如此认真、负责、专业的精神。

与疫情防控中白衣执甲的宏大场景相比,浙医二院神经内科五病区的“医学遗传学科/罕见病诊治中心”显得寂寥和冷清。

这间迄今仍是国内唯一的罕见病病区,一定会让人心里犯嘀咕:罕见病离我们还是太远了。54岁的吴志英在这里坚守和深耕了30年,也许只有前来问诊的病患,才能深切感受到这里的大爱和无私。

罕见病因为罕见,才使得患者求医问药异常艰难,他们内心深处的绝望和痛苦才更难以被理解。吴志英选择这个“冷专科”,有着一份“孤勇”——“除了对研究‘疑难杂症’感兴趣,还因为罕见病患者太缺乏关注,他们的病需要有人治。”

这份爱心,也有些罕见。我们尤其应该庆幸,在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仍然有吴志英们甘于奉献,虽薪资远低于同仁,甚至要经常自掏腰包组织罕见病学术会议。

生命科学迄今仍然充满未解之谜。罕见病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我觉得自己像是悲剧中的角色。”1963年初,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书的史蒂芬·霍金得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诊断结果时,认为自己过不了多久就会死去。那时他21岁,还是学校船队的舵手。

霍金在确诊后活了50年,十分罕见。一直照看、医治他的医护人员,同样令人感动和值得敬佩。与霍金合作了20年的著名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这样描述他——“由于知道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他意识到生命中的每一刻都无比美好。”

生命无比美好,这是生命的本质。我因此愿意相信,吴志英内心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