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坑酸菜”到底“坑”了谁?
原标题:“土坑酸菜”到底“坑”了谁?
2名副局长被免职、2名局长停职检查,涉“土坑酸菜”企业被查封,相关人员被控制。央视3·15晚会曝光湖南岳阳华容县、君山区插旗菜业、坛坛俏食品等5家企业酸菜生产相关质量问题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土坑酸菜到底“坑”了谁?值得各界深思。
3·15过后,不知有多少人再不敢吃酸菜,又有多少人下定决心要戒掉“老坛酸菜牛肉”方便面。
3·15晚会上,湖南省华容县的插旗菜业被曝光。
插旗菜业是一家已创办17年、年蔬菜加工能力8万吨、规模较大的蔬菜再加工企业。然而,就是这样一家国内企业,明明有着标准化腌制池,却把这些符合标准、质量也高的酸菜只做出口;给国内市场供应的却是完全没有卫生监管且粗糙腌制的“土坑酸菜”,用这些“土坑酸菜”以次充好销售;还研究出一套“厉害”的办法,把监管部门对各项指标的监测全糊弄过关。
节目播出,消费者们气炸了。不仅因为厂家如此“内外有别”,也因为“到了消费者手里面,怎么里面有一点树叶嘛,罚一千两千,如果运到国外罚十万”的说辞,让消费者们深感被歧视。
次日,康师傅发布声明,承认插旗菜业是它的供货商之一,并表示道歉。在声明中,康师傅表示已中止插旗菜业的供应商资格,已取消一切合作,封存其酸菜包产品,将积极配合监管部门调查和检测。“此次事件辜负了消费者信任,深表歉意并将引以为戒!”
必须要引以为戒。有网友就恨恨地留言称,自己经常吃老坛酸菜味的方便面,想到酸菜包里的酸菜,是被人家用脚丫子、拖鞋底踩着从土坑里捞出来的,这辈子都再不想吃了。
愤怒过后,更需要的是反思。
康师傅并非“躺枪”,而是同样难辞其咎。作为一家知名的食品生产企业,在方便食品、饮品、糕点三大品类拥有众多产品的大企业,面对各生产线所对应的众多供货商,理应有一套严格的检验、监测的标准体系,以及严谨的执行操作体系,这其中,完全应该包括对供货厂家的实地勘察,不定期抽查,以此确保合作方真实履行约定,无法弄虚作假。显然,从目前的结果看,康师傅并没有做到。康师傅一方面没能对供应商所供应的食材严格把关,一方面却堂而皇之地在包装盒最显著处突出展示出一个土黄色、写有“老坛酸菜”字样的陶制坛子,可谓是非常不负责任。
从记者暗访的视频里,我们看到当地其实有丰富的“酸菜”资源,比如视频中拍摄的那么多农户,在各家地里都挖了土坑,几个月后就做出一坑酸菜,并且很容易销售掉,足以说明当地在发展这一产业上具备条件。若能利用好现有资源,将这一具有经济价值的特色产业,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无论是当地龙头企业牵头,或是由当地政府加以扶持,让干净、卫生的酸菜走进千家万户,不仅能帮助农户们提高收益和生活水平,也会促进当地产业和经济健康持久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更痛心的问题是,节目播出后,不少人在问:如果不是3·15的曝光,消费者们难道要被一直蒙在鼓里吗?因此,当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必须要对此有所回应。16日晚,华容县委常委会决定,对华容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给予停职检查处理,对该局分管食品安全工作的党委委员、副局长给予免职处理;华容县君山区委常委会也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作出停职检查或免职处理的决定。
当地党委政府对此的高度重视,迅速执法调查,并对有关责任人追责问责的态度和做法值得肯定。也期待调查组和有关部门尽早给出一份令消费者们满意的调查结果。“食品安全大于天”,别让这句话止于口号。(丁励)
标签: 土坑酸菜到底坑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