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大厂裁员”上热搜,那些进不了大厂的年轻人呢?

原标题:“大厂裁员”上热搜,那些进不了大厂的年轻人呢?

3月中旬,三则内容相似的条目“空降”热搜,让众多还在上班的职场人吓了一跳。突然之间,“腾讯裁员”“阿里裁员”“裁员”齐齐冲上微博热搜。正可谓“字数不多,事情不小”。一时间,关于“大厂裁员”的各路小道消息层出不穷。其中最夸张的版本甚至声称,某互联网“大厂”要裁掉30%的员工。

面对网上“越传越玄”的流言,各互联网“大厂”都释放出了一些安抚人心的消息。但仔细听来,这些消息传递的实质内容,无非是“裁员规模没有网上传得那么大”“公司会给足该给的补偿”。从结果上看,这些解释性的信号,反而让网民确认了一件事:“大厂裁员”确有其事,而非无风起浪。

随着舆论的发酵,“大厂裁员”话题在网上制造了一股不容忽视的焦虑情绪。不过,供职于“大厂”者终归是人群中的少数,大多数网友对此并无太多实感,硬说起来,倒是“心疼”别人的情绪更多一些。隐隐约约间,我们不难听到某些“幸灾乐祸”的声音——毕竟,有机会进入“大厂”工作的人,多多少少都曾收获旁人羡艳的目光,如今面对裁员危机,让人生出“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慨。

真心同情也好,“看热闹不嫌事大”也罢,这些网络情绪所关注的对象,都是那些直接受到“大厂裁员”影响的员工。单看热搜条目和一些自媒体看似一板一眼的分析,人们很容易形成一种“这事和普通人没关系”的错误印象。然而,社会经济体系和就业网络,是一个各行业、各板块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贡献了巨大动能,在全球信息技术版图中为我国占据高地,也在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大厂”所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是衡量景气程度和就业形势的重要风向标。“大厂裁员”这一事实,折射出的不仅是几家知名企业的困境,也是更大层面的就业压力。

在舆论场中,规模大、待遇好的“大厂”,就像企业界的“网红”,很容易成为备受瞩目的对象。“大厂”员工失业后收入骤降、还不上贷款、养不起一家老小之类的故事,也很适合被二次加工,成为自媒体用来吸引眼球的素材。但在现实中,“大厂”员工并不生活在真空之中,被裁掉的头部“大厂”员工要维持生计,自然会向行业下游流动。而这会在人才市场造成涓滴效应,将裁员降薪的压力层层传导下去。

走进大学,问问应届生的就业情况,不难发现:在就业竞争的过程中,能够进入“BAT”等一线“大厂”的,往往是同龄人中综合能力居于上游的精英。这批人的工作岗位面临威胁时,只要愿意适当降低对薪资的预期,不难在规模更小、层级稍低一些的企业中谋得一席之地。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就业岗位的总数是有限的,不太可能出现“大厂”加紧裁员,中小企业反而吸纳更多劳动力的情况。因此,“大厂”员工重新就业,必然挤占中小企业员工的就业空间。如此一来,受“大厂裁员”冲击的,恐怕不只是“大厂”员工,还有那些进不了“大厂”,又被传导下来的压力波及,最后只能默默承压的年轻人。

就业形势的波动不止影响“大厂”,更会影响所有与相关行业有交集的人。在大家都受到影响的情况下,舆论一味渲染“大厂裁员”,让公众把目光集中到少数人身上,而忽视更多普通人的就业困境,既是一种受到媒体议程设置影响的认知偏差,也显得不够公平。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每个自立自强的人都是平等的,都值得被关注、被关心、被关怀。不论是否身处“大厂”,所有年轻人的合理就业诉求都应被尽可能地满足。(杨鑫宇)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