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地球不止“一小时” 但可以从“一小时”开始
原标题:呵护地球不止“一小时” 但可以从“一小时”开始
还记得“地球一小时”活动吗?通过熄灯一个小时,我们能感受到停电的不便,从而更加懂得节能减排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今晚(3月26日),“地球一小时”将如约而至,主题为“行动!共创未来”。
近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发布通知,“地球一小时”活动期间,钟楼、鼓楼、城墙、大雁塔、长安塔等标志性建筑熄灯一小时,并倡议酒店、宾馆等商业经营场所及有关公共场所,自愿关闭不必要的景观灯。这是每年“地球一小时”来临之际,我国各地积极响应和参与的一个缩影。
诚然,断电一小时节能减排的效果有限,但“地球一小时”的意义正在于以一种全球广泛参与的仪式感,唤起更多人的环保理念,激发公众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一小时”是倡议,真功夫还要下在平常的每一天、每一个细节里。
随着近些年公众科学素养的不断提高,对于“地球一小时”,不同的声音时有出现,比如熄灯一小时后同时启动电源,是否会给电网带来负担?这种认知源自对“地球一小时”活动设立初衷的误解,和前些年一些地方开展活动时没有充分照顾到民众生活便利和意愿的现实。其实,“地球一小时”本就包含了“关上不必要的耗电产品一小时”这一因素,倡导尽量减少对普通人的打扰。而且,近些年各地在落实“地球一小时”时,越来越分得清边界,尽力让普及节能环保理念和保障民众正常生活两不误。
“呼吁公众熄灭不必要的照明灯光和其他耗电设备”“邀请更多人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日常点滴小事中注重生态保护”……这种公共区域熄灯、民生领域倡导熄灯的做法,正逐渐成为各地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常规思路。这既回归了“地球一小时”设立的初衷,也可以通过更少的打扰唤起更多人的参与。
我国已向世界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一个人熄灯一小时或许微不足道,但每个人养成熄灯一小时的习惯,就能汇聚成守护地球这个共同家园的磅礴力量。今晚,让我们一起“地球一小时”。一同关爱地球,更不止于“一小时”。(之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