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该如何破解 考研“高考化”倾向?

原标题:该如何破解 考研“高考化”倾向?

457万学生考研,130万左右上线进入复试,300多万学生落榜。随着今年考研进入复试阶段,考研“高考化”这一话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

简单而言,考研“高考化”,指考研已经完全具备高考特征:本科教学应试化,与高中教学差不多,围绕考研组织教学;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都选择考研,把考研作为毕业出路,这和所有高中毕业生(甚至包括中职毕业生)都把高考(普通高考、职教高考)升学作为毕业出路一样。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高考录取率超过90%以后,随着考研应试化,“上大学独木桥”已经逐渐成为“考研独木桥”。

对此,应推进教育评价改革,下定决心扭转考研“高考化”,撤掉“考研独木桥”,给本科毕业生多元的职业与事业发展选择。如果继续强化学历,我国的“考研独木桥”,可能在未来10年、20年内,演变为“读博独木桥”,这会制造严重的学历高消费和内卷问题。

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99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72508人,其中博士生14962人,硕士生57546人。普通高等学校招收本专科生108.36万人。其中招收本科生65.31万人,招收专科生43.05万人。

2021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117.65万人。其中,招收博士生12.58万人,硕士生105.07万人。全国普通、职业本专科共招生1001.32万人,其中,普通本科招生444.60万人;职业本科招生4.14万人;高职(专科)招生552.58万人。

由此可见,2021年的硕士招生人数已经基本达到1998年的本专科招生人数;博士生招生人数超过1998年的研究生招生总数。也就是说,在过去20年时间,我国就实现了从“上大学独木桥”到“考研独木桥”的“转变”。现在的考研,某种意义上就是20年前的考大学。

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如果不扭转整体教育发展的学历导向,再过20年,即2040年左右,我国硕士生招生人数达到2021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450万左右,博士生招生人数达到2021年的硕士生招生人数100万左右,完全有可能发生。而如果出现这种局面,20年后的读博就和现在的考研差不多。

事实上,针对目前的考研热,我国不少高校领导就建议扩大研究生招生,认为我国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有很大的潜力。一方面,学生有旺盛的读研需求,很多家庭有了第一个大学生,还没有第一个研究生;另一方面,很多地方本科高校也有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办学层次的办学需求,扩大研究生招生,不但可以解决本科毕业生就业难,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学历研究生。我国很多用人单位,目前招聘人才,都要求有研究生学历,未来,如果没有研究生学历,将很难找到好工作。

另外,从国际上看,评价一国的研究生教育,有一个基本指标是千人注册研究生数(在学研究生数/国民数量),我国当前的千人注册研究生数为2.38(在学研究生333.24万人/14亿),而发达国家这一数据为7到8。如果把千人注册研究生数提高到8,那么,我国在学研究生数将达到1100多万,每年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就可以接近400万。这给研究生扩招提供了“全球经验”。

可是,这带来的必然会是研究生教育的注水与贬值,以及教育资源浪费与人才浪费。这样发展研究生教育,“满足”了攻读研究生学历的需求以及高校办学上层次的需求,但社会需要那么多的研究生吗?更严重的问题是,为应对硕士毕业生就业难,就可能推进博士扩招,让很多家庭有“第一个博士”。由此,极有可能出现“读博独木桥”这一畸形局面。

为此,必须严肃对待考研“高考化”这一问题,推进破除唯学历的教育评价改革。不管考研人数增加多少,都必须严控研究生招生规模,并引导本科院校扭转围绕考研应试化办学倾向,给“考研学历军备竞赛”降温。(熊丙奇)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