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贪腐“35岁现象”何以出现

原标题:贪腐“35岁现象”何以出现

少数年轻干部“初入仕途,就走歧路”?近日,《半月谈》刊文谈干部贪腐“35岁现象”:少数年轻干部在现实世界贪污腐化,于虚拟世界追求“刺激”;行政级别普遍不高,涉案金额却不一定少;“临时身份”的年轻政府雇员,成腐败治理薄弱区。新型代际特征,凸显腐败治理新态势,检验腐败治理新效能。

“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本应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立足岗位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宗旨。贪腐“35岁现象”重回舆论焦点,年轻干部如何拒腐防变反复引发关注,背后反映了社会对“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至理的再要求、再动员,国家对“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再重申、再强调。

客观讲,年轻干部的腐败行为多集中于基层,以“散点多发”“小额高频”等形式外显。相较系统性、塌方式腐败对官场造成的根本性破坏,干部贪腐“35岁现象”更多以“细无声”的样态潜存,不良影响缓慢而持久。“天下百姓都盼廉,廉则利民”,官员腐败的后果之一便是损害群众切身利益,“35岁现象”直接影响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其破坏性后果同样不容忽视。

年轻干部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重任,本应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缘何有人失敬畏、丢戒惧、踩底线,一而再背离初心使命?是拒腐防变的能力不足,还是贪图安逸的心思太重?从包括记者调研在内的多方结论看,内外诱因致使部分年轻干部防线失守。具体而言,理想信念先天不足、后天退化导致他们跌入贪腐泥潭;腐败侵蚀与监督弱化引致他们越陷越深。此外,在基层干部年轻化的背景下,尤须警惕“能吏易腐”困局,谨防技术型官员、专家型干部以权谋私、蜕化变质。须知,政治上有问题的人,能力越强、职位越高危险就越大。

“贪似火,无制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必滔天”。破除干部贪腐“35岁现象”,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根本。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依法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方能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于年轻干部而言,既要“扶其上马”,也要“管其全程”,着眼“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多管齐下,推出针对新型代际特征的监督管理措施;告诫他们守住内心,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引导其系好“第一粒扣子”。(静子)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