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探讨规范汉字书写问题不要失焦

原标题:探讨规范汉字书写问题不要失焦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新闻出版、广播电视领域不规范使用汉字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出版物、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等汉字使用情况开展全面自查清理,矛头直指近年来泛滥的“丑书”“怪书”类信息化字体产品。

围绕“丑书”“怪书”的讨论由来已久。然而,这些概念非常宽泛,有人认为艺术造诣不高的作品就是丑,也有人认为严重背离书写规范的才算是丑。当具体到某种字体、某幅作品,如果批评这些字写得丑写得怪,就有人说你不懂艺术、不懂创新,再加上一些人觉得信息化时代下的书写没有多重要,讨论总停留在“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的层面无法深入。

事情果真有那么复杂吗?作为一种语言文字,汉字首先要传递信息。除了创作者之外没人看得懂的作品恐怕不宜被归为汉字书法,针筒喷墨、以发代笔者之流无非是为博人眼球赚取流量罢了。其次是发挥审美功能。美没有一定之规,汉字在数千年间发展中多有变化,各种字体的美都有其独特的欣赏视角,但即便是最“潦草”的草书,经过简化的笔画布局也是约定俗成,怀素、米芾等书法大家更是在博采众长之后取得艺术上的突破。创新绝非脱离汉字固有的间架结构另起炉灶,更重要的是,汉字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维护汉字书写规范便是维护文化根脉,培养书法审美更是培养对历史文化的认同。

所以,从创作角度看,强调汉字的规范性不是鼓励人们都去写印刷体,更不是将汉字之美的解释权收归一小部分人所有,而是引导人们诚意正心,在不背离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书写,不做明明缺乏功底却借助于各种外在形式哗众取宠、打着热爱书法的旗号行糟蹋传统文化之实的事。立足于传播角度,出版物、电视节目等媒介不仅是信息传递者,也是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示范者,很多人仍然习惯于从媒体上学习字词的写法与用法;各种可供下载的字体同样在无形中塑造着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对汉字的审美。这些作品或产品格外需要注重汉字的书写规范、文化内涵和审美趣味,不能仅仅迎合市场需求,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而应当更多地承担起宣传汉字书写规范的社会责任,树立起规范使用汉字的标杆。

说到底,争论各种“江湖体”“老干部体”艺术造诣高与不高,往往局限于一个小圈子,而印刷到千百本书册上、投放到千万人的屏幕上的文字却对全社会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今年1月,中宣部出版局召开座谈会,要求开展汉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到中国出版协会等11家组织发出规范使用汉字的公开倡议,再到现在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领域针对当下一些字体使用不当、质量较低等突出问题,落实主管主办责任制度,国家已经对规范汉字书写提起重视。效果如何,要看新闻出版和广播电视作为主阵地的担当作为,而最终,仍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怎么想、怎么做。(笃鲜)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