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英雄般赞誉,也应顾及普通劳动者的体面
原标题:给予英雄般赞誉,也应顾及普通劳动者的体面
4月10日,中青网视频官方账号“青蜂侠Bee”发布视频《对话浦东封控区里外卖小哥:一单多挣两块,也能帮助更多人》,现已有400多万播放量。同样,澎湃新闻视频号发布视频《睡地铺的沪上“天团”小哥:送菜、救急,他们和居民双向奔赴》,讲述了上海一生鲜平台站点32名员工,在疫情封控下特殊的工作食宿情况。
近日,各大媒体类似的报道很多,然而重点都在塑造骑手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形象。虽然出发点是好的,能够凝聚共识、引导正向情绪,却不自觉地掩盖了骑手们承担疫情风险、为生计而奔波的底色。广大媒体给予骑手们英雄般赞誉的同时,也应顾及他们作为普通劳动者的体面。
自3月28日起,上海市分批次开展了近乎全面的封闭式管理,要求“封控区域内,住宅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所有人员足不出户,人员和车辆只进不出”,居民的生活物资供给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当然,政策也提到保障基本生活需求的外卖、快递等实现无接触配送,有关部门和保供企业要确保生活必需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但是出于诸多原因,作为供需桥梁的骑手,一方面可工作的人员数量大大减少,另一方面自己的衣食住行缺乏相应保障。结果,仍在路上奔波的骑手们就显得难能可贵,自然而然成为了树立抗疫典范的素材。
然而,这些坚守岗位的骑手们,实际上并未得到承担社会责任应有的生活保障。但出于维持生计,他们宁愿承担疫情风险,也要继续工作。正如视频《对话》中骑手小哥提到:“家有房贷车贷,不出来干咋整?”
生活保障的缺乏,表现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首先,很多骑手因出租屋所在小区封闭而居无定所,停摆时或要自费在酒店隔离,复工后又只能在站点打地铺,这也是无奈之举。其次,民以食为天,远离灶台,缺乏原材料,许多骑手一日三餐都是采用方便面、自热米饭等速食解决。休息方面,睡眠质量自然不用说,就时间来讲,多则有连续的7个小时睡眠,少则在配送订单间隙有短暂的休息。
在平台停摆与重开之间,骑手们面临基本收入缺乏保障与工作量加大的悖论式双重危机。
尤其在3月28日以后的全城核酸和封闭管理期间,许多生鲜电商、外卖平台以及快递公司,除了中国邮政,在许多人口密集区域基本都是停止配送服务的。那么靠外送订单计工资的骑手们,就自然在一周时间内没有基本收入的保障,而此时还可能要自费酒店隔离,财务上有着较大窘境。
4月8日以来,一些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站点及仓库陆续恢复营业,政策上也允许非涉疫原因被封控在小区的快递小哥等保供人员返岗。但是,面临日益增加的居民生活物资需求以及小区团购的大订单模式,运送环节仍是供不应求,骑手们的工作量仍在加大。澎湃的《沪上“天团”小哥》视频中就提到,站点的原有分工下,人员是极其紧张的,许多岗位只有一两个人;骑手们原来一天7-8单,日行3、4万步,现在一天20多单,日行5万步以上。这种情况下,即使每单多挣一点,骑手们付出的辛劳还是远高于前的。
总而言之,对于骑手们“天团”“超能战士”等溢美之词,我们的确不应吝啬。但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他们面临的现实困难,思考如何为其提供更好的生活保障,让其在为生计奔波之外,产生责任感的同时少一些无奈与心酸,多一分暖心与满足。(欧柯男)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