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流量莫名收费,“安心包”实为“闹心包”
原标题:手机流量莫名收费,“安心包”实为“闹心包”
据《中国消费者报》近日报道,刘先生手机数据流量常年关闭,自带的监测软件也显示未使用,可却被中国移动以“自动提供”的流量“安心包”为名,数月内不断收取流量费用。中国移动客服回应称,如果用户感知不好,可以退回费用。
所谓的“自动提供”,本质上就是一种霸王条款,运营商本无权在未经用户同意情况下扣费。虽说中国移动进行了短信通知,但不是所有被“服务”的用户都会关注到提醒,倘若没有发现,钱岂不是就这样一点点被“偷”走了?
即便看到了短信,也不是所有被扣费用户都会为几元钱流量费去和运营商较真、要求退费。何况,有些运营商要求去营业厅取消服务,提高用户维权的门槛,实际上是另一种霸王条款。
当下,这种占小便宜的营销策略,在电信领域并不罕见。运营商“自动提供服务”或暗藏捆绑服务,不少人都中过招。网上“手机流量乱扣费”“运营商割韭菜”等话题也经常被讨论。名为“安心包”,实为“闹心包”的“自动服务”,暴露出某些行业、企业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上的问题,值得关注,且令人担心。企业凭借信息差上的优势,靠一些“小手段”提升业绩,实际上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
然而,仅仅依靠消费者个人维权,很难改变此类“店大欺客”的现象。个体的消费者法律维权成本较高,时间和精力相对有限。再者,运营商这种“积小赚为大赚”的策略,在每个消费者个体上体现的侵权数额一般不是太大,赔偿单个用户,只是九牛一毛,起不了效果。倘若相关组织比如地方消委会能够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运营商提起公益诉讼,效果会更好,既能代表消费者维权,又能起到监督运营商守法经营之效。(马涤明)
标签: 中国青年网网评手机流量收费维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