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以常态化内容治理剔除“杂草”

原标题:以常态化内容治理剔除“杂草”

“种草”广告一度成为新品牌冷启动的流量密码,与此同时,“杂草”也开始野蛮生长,虚构消费经历的“笔记”“测评”随之诞生。针对素人铺量、代写代发等虚假营销行为,4月20日起,社区平台小红书上线“品牌违规分”机制,品牌违规营销最高或被封禁28天。

为响应“清朗·打击流量造假、黑公关、网络水军”专项行动,小红书已启动多轮“虚假营销”治理专项,先后封禁了81个存在违规营销行为的品牌,处理相关笔记17.26万篇、违规账号5.36万个。相较于集中治理、批量封号,品牌违规扣分机制更加温和、透明,常态化治理的效果也更持续。

虚假营销灰色产业链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品牌通过中介机构,以产品置换或现金奖励的方式寻找素人,在平台铺设虚假“种草笔记”,误导消费者决策。只聚焦平台内部治理,上下游问题不解决,很难实现有效打击。今年1月以来,小红书对多家从事“代写代发”虚假“种草笔记”业务的中介机构提起诉讼,就是减少外界干扰因素的主动作为。新规打击伪装成用户真实分享,实际上既无真实体验也无真实消费的推广内容,品牌营销和素人“恰饭”都将受到制约。从产业链综合治理角度看,避免中介机构“防御”升级,平台也要常态化应对外部环境对内部治理的影响。

在部分品牌和博主看来,新规有“收保护费”之嫌。依规,品牌想发布推广内容,须在小红书广告交易平台上报备和博主的内容合作,平台从中抽佣。在平台上通过私聊触达博主、发布“水下未报备笔记”,都将受到相应惩罚。而报备笔记不仅投放成本高,明确的“广告”标识让交易转化效果大打折扣,品牌和博主绕开平台合作的现象屡禁不止。双方吐槽不合理之处在于,现代营销理念再发展,掩盖利益相关事实、对消费者进行隐形商业宣传也不应该成为理所当然。厘清内容和广告的边界应该成为共识,在这一点上,其他平台不该给品牌“出逃”提供空间。而要提升品牌和博主的信任和配合,平台一方面需要展示进行内容治理的动机与决心,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审核精准度,尽量减少误伤。

普遍来看,对所有UGC(用户原创内容)模式的内容平台来说,随着用户规模扩大,不符合平台定位和愿景的不良内容就会增多。UGC平台持续进行内容治理,不仅是提供稳定优质内容、优化用户体验的需要,也是维护内容生态和平台调性的需要。面对海量庞杂的信息内容,平台既要用制度打补丁,还要平衡多方利益诉求,避免社区在发展壮大中内容水化,才能筑牢平台商业化根基。(维辰)

标签: 营销行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