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少点自娱自乐的伪创新

原标题:少点自娱自乐的伪创新

创新方式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手段。就拿防疫来说,“防疫色卡”“大数据追踪”“敲门行动”等新法子,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有人在真创新,有人却在“蹭流量”。据媒体报道,近期基层似是而非的创新有所冒头。有的大搞“造词”,从“爱心妈妈”“阳光计划”到“心连心,手牵手”,工作还是那个工作,说法却千变万化。有的琢磨“复制”,这边“河长制”启动了,那边“某某长”纷纷跟进,进而演化为但凡任务细化,都要任命一个头衔;有的死磕“电子化”,动不动就要搞个小程序、APP、微信群,“表哥”“表姐”刚从“文山”里爬出来又一头掉进了“数海”“群海”。

工作创新不等于用了多少新技术、新手段,最重要是解决问题有没有新思路、新办法。把创新当成目的而非方法,赶时髦凑热闹,争的只是虚名。拍脑袋拍出来的,复制粘贴编出来的,既不能破解难题,也不能造福群众,更不能推动发展,反而浪费大量人财物。如此种种,无非是形式主义又翻新罢了。

不管打什么旗号、穿什么“马甲”,形式主义那股“异味”都掩饰不了,老百姓一下就能辨别出来,干部自然也心知肚明。然而不乏有些干部,内心吐槽不止,行动照搬不误,这又是为何?

“臭豆腐”心态作祟。在一些人看来,“伪创新”闻起来虽然臭,但吃起来香。如若按部就班,没有“首创”“亮点”等加持,工作大概率只能是“及格水平”,不会给上级留下印象,可能失去评优、晋升的机会。而那些花里胡哨的概念、噱头,平常时候没有意义,汇报时却“花团锦簇”、极有存在感。说白了,此类创新,是“给领导的特供创新”,是强博眼球的“自制亮点”。

“懒汉子”做派作祟。众所周知,创新不易。革除旧弊病、探索新方法,也势必会有磕磕绊绊。于是乎,那些颇有点聪明劲儿的人便“取其名去其实”,搞一些没有营养的“套餐”。自娱自乐、自我陶醉,也给了上级一个交代。其中,过于倚重自上而下的评价考核体系,事实上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群众意见未能充分参与其中,群众监督未能有效发挥作用,文字游戏自然屡禁不止。

“老百姓看干部就看实在不实在。”此前,有局处长专门“转化角色”体验送外卖跑网约车,就为摸清一线劳动者的真实生活,获得不少点赞。这是真创新,其实也提供了一个思路,那就是多一些调查研究,少一些关门造词;多一些沉淀,少一些浮躁,善莫大焉。(何若)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