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年轻人为何爱上“安营扎寨”?

原标题:年轻人为何爱上“安营扎寨”?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中,很多人似乎迷上了在山野间“安营扎寨”的感觉,社交媒体上也充满各类45度仰望星空、煤油灯不断闪烁、在草地上做手冲咖啡的“山系”美照。据某文旅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露营订单量环比增长超350%。类似“露营为什么突然火了”“我也不明白为啥要去露营”等话题也登上热搜。难怪有人戏称:感觉整个朋友圈都在露营。

露营突然成为“顶流”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便是疫情大环境的影响。有意思的是,《三联生活周刊》在梳理世界露营历史时发现,人类的每一次露营风潮,都与经济、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不无关系:比如,20年代的大萧条让欧洲大陆的富人们开启了廉价的度假方式;90年代的金融危机把英国人手中的机票换成了帐篷;2003年“非典”之后,“驴友”一度成为了当时中国最时髦的一批人……

当下,人们选择露营的理由是现实而具体的,《新周刊》的一篇文章就分析道:“疫情之下,世界变得遥远,出游半径明显变小。出不了国门就国内游,如果连去外省外市都不方便,那就一头扎入城市周边,特别是周边的山野。”

还有人直言:“所有在赶KPI的人,都梦想着一次露营。”比起去公园散步、到商场购物,在山野中放空更能给人带来一种“逃离”城市的疗愈感,让生活、工作压力较大的都市人来一次彻底的“心灵马杀鸡”。当人们早起晚归、在通勤的地铁上刷到博主们“种草”的露营攻略时,也很容易被那些轻松、美好、减压的场景所吸引,来一次不难实现又足够新奇的短途旅行。

当然,对于这一新兴的流行风尚,人们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露营场地不足,热门景点“一篷难求”。光明网发表的一篇评论就指出:“疫情中,人们之所以选择露营,目的是逃离喧嚣的都市丛林。可扎堆式露营的拥挤,让野外的空气都变得不那么清新。”而垃圾遍地、缺乏安全防护措施、景点乱收费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如果问题缠身,缺乏管理规范,让消费者感到“处处是坑”,自然会对其产生幻灭感,露营产业也就难言可持续发展。对此,红星新闻评论道:“这些野蛮生长的乱象,是露营经济高速发展,而行业规范没能及时跟上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在地方探索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全行业性的规范或标准,在用地审批、安全管理、价格体系等各环节,形成一套可操作执行的行业标准,让商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游客的露营行为,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约束。”

光明网也在评论文章中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大数据疏散人群,避免扎堆聚集煞了风景、影响防疫。不妨通过网络地图和社会软件,上线景区热度预警功能,让游客得以实时查看人流密度,实现错峰出游。”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股露营风之中,所谓的精致露营理念,也掩映着颇为微妙的社会心理学。不经意间展露的帐篷品牌、越塞越满的车尾箱、没什么亮度但很“出片”的做旧煤油灯……这些充满仪式感的精致露营要素,让人不禁怀疑“凡尔赛学”是不是又有了新的变种,如此“卷”的露营到底是给谁看的。对于这种现象,《新周刊》此前一篇文章的标题倒是充满讽刺感:《再不去露营,我又要被开除中产籍了》。

其实,外出露营本是为了放松,自身的体验感是最重要的。如果反受其累,为了炫耀、维持精致“人设”而大搞“搬家式露营”,实在是舍本逐末,也搞得自身疲惫不堪。这不免让人想起老舍先生在《避暑》一文中撂下的金句:“原来暑本无须避,而面子不能不圆。”“有风便荫凉下坐着,没风则勤扇着,暑也可以避了。”

媒体札记,中国青年报评论员带您品评一周时事热点,我们下期再见。(任冠青)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