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让大自然滋养孩子成长

原标题:让大自然滋养孩子成长

近日读到一则有趣的报道《一叶难寻!昆明家长为了这件事,快把树叶薅没了……》,说的是最近一段时间昆明多所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们都在忙着养蚕,这是学校科学课布置的任务,要求通过自己饲养蚕、观察蚕来了解蚕的一生,进而感知动物的生命周期。于是乎,在马路边、在小区内,都会看到很多家长和孩子在四处为蚕宝宝寻觅新鲜的桑叶。

报道引发了很多人对美好童年的追忆。一位网友留言道:“十多年前的每个周末,我都会带着女儿去家附近的小河边,让她提着小篮筐自己采摘桑叶。家里养了四十多只蚕宝宝,每天早上起床,客厅地上都会有灰白色的小胖墩在蠕动,结出来的茧白白胖胖亮晶晶的……对于娃娃来说,那是最快乐最充满期待的童年时光!”

的确,在没有电子产品和沉重课业负担的时代,大自然就是天然的课堂。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课余时间基本是在户外无忧无虑度过的,或是举着网兜在草地上追蜻蜓,或是挽着裤腿在河里捉小鱼,有时蹑手蹑脚去扑蚂蚱,有时静静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然而,这一切对现在的都市孩子却是遥远而陌生的,他们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早出晚归,要么埋首在书桌前,要么奔走在各种培训班间,有限的闲暇时间也被手机和游戏偷走,近视和抑郁的发生比例则越来越高。

远离大自然的危害显而易见。美国作家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一书中,用“大自然缺失症”一词描绘现代社会的孩子们处在物质丰富的时代,与大自然的联系却越来越缺乏。他通过大量的调研和实例指出,自然环境中活动的减少是导致儿童抑郁、焦虑、肥胖、注意力紊乱的重要原因。据调查表明,孩子每天平均花在电子媒体上的时间越长,他们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就会等比例下降。想要转移孩子对电子媒体的关注度,就要想办法把他们从室内吸引到户外。另据研究发现,导致近视的原因中,眼睛缺少自然光照的影响大于用眼疲劳。因此眼科医生建议每天进行1至2个小时阳光下的户外活动来预防近视,而大自然里的阳光最为充足。

生命源于自然,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厚重的书本。家长、学校乃至社会都应创造更多的条件,让孩子们走进自然、亲近自然。中国儿童研究中心曾发布过关于“儿童亲近自然的50件事”,诸如光着脚走路、养植物或小动物、闻雨后空气的味道、看日出日落、收集树叶或石头、听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都不难做到却很有意义。就拿养蚕来说,作为孩子了解自然的一件小事,又何尝不是一次亲子互动的好机会呢?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中说:“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玩,可以说是天地之间学问的根本。”当前,“双减”政策的落地让孩子们多了一些玩的时间,越来越多的家长会利用难得的周末或假日带着孩子走进自然,在林间小道漫步,在草地上快乐奔跑,在野外露营看美丽的星空,让大自然滋养孩子的成长。(杨丽坤)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