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赏端午盛宴,谁的文化基因又动了?

原标题:赏端午盛宴,谁的文化基因又动了?

清新浪漫的《王风·采葛》,流淌《诗经》中的浓烈思念;震撼人心的《飞龙在天》,尽显先民图腾崇拜的文化底蕴;《竞渡曲》传递奋发向上的精气神;《五色缕》传达人们祈求健康长寿的朴素愿望……今年端午节,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古韵新声”等大型文化系列节目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场文化盛宴。“文物展演+文化访谈+古风乐舞”的表现形式,接力“喜剧+武侠+歌舞+漫谈”的“混搭风”,带领着受众展开了一场盛大的“文化追思”。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过去一段时间,河南广电在“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上的大放异彩,可谓让后来者窥见了打造精品文化节目的“流量密码”——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为指向,以现代科技赋能为依托,打造视觉与心灵的“双盛宴”。“古韵新声”舞台通过大屏、地屏、AR技术布幕布景,或呈现《采莲曲》中荷花映日、莲舟荡漾的悠然自得,或复刻《斗百草》中端阳斗草的风雅童趣……沉浸式的画风让节目的艺术力与感染力皆更上一层楼。而“端午奇妙游”则一如既往承袭气势浩然的特效制作,恰如国风舞蹈《飞龙在天》,依托于《易经·乾卦》中所记载的端午“飞龙在天”的创作背景,舞蹈演员时显于云端,时隐于深渊,时奔腾于云雾波涛之中,直叫阳刚、热烈的“端午气质”呼之欲出,更引得网友纷纷感叹“大片既视感”。

“配的是长剑之陆离,戴的是高冠之崔嵬,手捻兰花,迢迢望断郢都之方向。”今年端午节,两档文化节目均不约而同地将视角聚焦最古早的中国式浪漫。“古韵新声”舞台上,“中国式浪漫鼻祖”屈原和“乡愁诗人”余光中,上演了一段跨越两千多年的精神对话;“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中,解说人“意公子”同样与屈子展开了一场穿越式的隔空对话。“他用理想世界的浪漫,来抵御现实世界的浑浊”“我是南国土地上生长的一棵橘树,我应当把自己的一生一世,奉献给我的故土”……虽时隔千年,但有着共性民族认同的我们依然读得懂这些“对话”的内涵——那是“三闾大夫”的如兰气质,是“江上流人”的故土情怀,更是“香草美人”的家国心肠。

以“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为牵引,我们管窥着中国人一脉相承的含蓄浪漫。昔有古人借物咏志,将自己的内心独白寄托于山川草木;而今,以优秀的文艺作品作脉,我们引导着受众去探寻尘封千年的文化基因,去挖掘中华民族深刻的精神内涵。无论是歌舞、漫谈,还是武侠喜剧、文化访谈,形式上的唯美、生动、有趣终究只是载体,重要的是背后亘古不变的灵魂底蕴,是赓续久远的精神力量。

思接千载,亦是为了贯通未来。这次端午节的文化盛宴或已“曲终人散”,但文化创新的脚步始终不曾停歇。据了解,大型文化系列节目“古韵新声”将在之后的七夕、中秋、重阳、除夕、元宵等传统节日里继续与大众见面,而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创作创新则一直在路上。“文化的百宝箱”已然开启,让我们翘首以盼,邂逅更多别样的中国式浪漫,品读更多隽永的传统节日之内涵。(许洪鑫)

标签: 飞龙在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