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热门:微信上新支付限额,管好“熊孩子”各方都得出点力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微信上新支付限额,管好“熊孩子”各方都得出点力

近日,微信更新青少年模式功能,监护人可设置“每日消费限额”及“单次消费限额”,以防范未成年人大额消费。新功能受到广泛好评,不少家长表示要赶紧“设限”。

在“一部手机走天下”的今天,线上支付已成为人们的生活日常。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大量未成年人更是早早习惯了网络化生存。但另一方面,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对金钱没有明确概念,很容易大手大脚、胡乱消费。前有“熊孩子”连连给主播打赏“巨款”,后有初中生网购花光母亲手术费,更有家长把手机“丢”给孩子后遭到网络诈骗。可以说,如何在移动支付环节给未成年人加把“安全锁”,已成为重要社会课题。

事实上,对于游戏、直播等未成年人涉猎较多的网络领域,国家已有所行动,要求限制未成年人消费行为。对于青少年的“冲动消费”,依照法律规定,可根据其年龄、智力状况、监护人是否同意,以及追认情况进行认定。总的来说,我们在制度上还是有追溯渠道的,父母有权要求平台方返还未成年人支付的大额款项,实践中也有不少追回的案例。但从实际操作看,保留证据、身份认定等各个环节毕竟存在一定难度,前前后后折腾一番,不免心力交瘁,也未必能完全挽回损失。而相比父母事后追款,如微信平台这样,从支付环节切入,防住“熊孩子”瞎“剁手”,就显得尤为必要。

设置青少年支付限额是技术人性化、规范化的体现,而仔细想来,该完善的又何止支付这一环节?比如游戏防沉迷系统,既然已经上线,就要真正管到位,而不能留下实名漏洞。比如观看直播,有些短视频平台已经关闭了未成年人充值、打赏入口,其他平台是否应当跟进?今天,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网络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完善“青少年模式”不能是某个平台的单兵突进,而应当成为所有平台的共同作为。

说到底,今天的孩子躲不开网络世界,习得规则、认知底线才是关键。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平台、监管部门等等主体,都应守土尽责,为新一代人的成长排雷排险。(高源)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