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世界关注:“小作文”安慰失利考生,这样的大学很美


【资料图】

原标题:“小作文”安慰失利考生,这样的大学很美

胡欣红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近日,重庆一名女生高考失利,或错失心仪的西南大学。她向该大学官方微博发私信诉说沮丧和迷茫,没想到官方账号很快以“小作文”回复并鼓励她:你的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怎么能描述为“死在这个夏天”呢?换个角度,不如向死而生,在这个夏天,生长出新的人生。目前,女生已决定复读,明年再次冲击目标。

在各类选拔性考试中,榜上有名自然皆大欢喜,而失意者或许只能暗自垂泪,除了至亲好友之外,鲜有人问津。对于绝大多数落榜生而言,轻则郁郁寡欢,重则留下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有的甚至会做出极端行为。

“我的人生会不会死在这个夏天”“我无数次幻想着里面会不会有我的一份”……上述女生的遗憾、失落之情见诸言表,在这种心灰意冷之时,心仪大学的安抚,其效果可想而知。对这种充满情感色彩的互动,网友们纷纷表示被校方“暖”到了,感慨这是“最好的招生广告”。

高校官微以“小作文”的方式及时作出回应,或许有一定偶然性,但高校安慰失利考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

“不要让一时的失落,否定你成为英雄的可能。”“我们想成为一张足够广阔的天幕,好承载起足够璀璨的繁星。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彼此都需要学习。” ……几年前,北京大学招生办在公布自主招生初审结果的同时,给初审未通过的考生发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安抚信”,字里行间饱含着鼓励与期望,赢得众多考生和家长的一片点赞。

片言只语,何以如此暖心?关键就在于这种真挚的人性关怀传递了教育的温度,彰显了大学的精神格调。

大学是社会的精神高地,担负着引领思想之神圣职责。“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果对没能入围者不予理睬,严格说也没什么不妥,只是略显冷漠而已,但及时安慰失意者,不仅可以展现出高校的人性化、人情味,而且可以让更多人从中感受到大学的包容与胸怀,即大学之“大”。

进而言之,上述暖心回应也是一次成功的品牌营销。相比不惜重金“王婆卖瓜”式的宣传造势,及时给失意者送上几句暖心的话,虽成本很低,却是在合适的时机节点做出的合适举措,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这与那些绞尽脑汁在招生宣传上做文章,不标新立异誓不罢休的做法相比,高下立判。更重要的是,此举还向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人生路漫漫,挫折、失败都可以成为一种财富,真正的强者不会轻言放弃。这对那些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期的孩子来说,无疑具有更大的引导和启示意义。

没能进入心仪的大学是一种遗憾,但收到安慰信则是一种收获甚至震撼。小细节更能彰显大情怀,愿更多的大学能做出这种走心的“举手之劳”。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