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天天关注:人才身份怎能中介“代办”


(资料图)

原标题:人才身份怎能中介“代办”

据浙江日报报道,杭州一些所谓的“人才代办”中介,明知申请人不符合人才要求,但在收取30多万元“代办费”后,通过运作帮助对方获得杭州E类人才资格。其中一家中介单月就成交十余笔订单。

代办机构之所以敢要30万元,就是因为一旦获得人才资格,当事人将享受到杭州市诸多人才政策红利,包括直接落户、租房补贴、购房摇号倾斜等,合不合算,不言自明。而之所以选择E类人才资格,是因为其他的类别压根没有操作的空间,比如诺贝尔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都是透明的、公开的,难度之大,不可逾越。

从杭州市E类人才认定的资格看,标准不可谓不严,比如在人才认定政策中有一条规定,在杭州市规模以上企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即可获得E类人才资格,但杭州市规模以上企业屈指可数。可这难不倒中介机构,竟然摸索出了挂靠进规模企业管理层的歪招。在抖音、小红书、闲鱼等网络平台上:无落户、社保年限等要求、快速获得杭州“房票”、“红盘”摇中率更高等人才代办中介广告比比皆是。

至于中介机构所说的途径是否通畅、问题是否属实,需要相关部门介入,彻查到底有哪些人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E类人才资格,又是哪些企业和哪些人拿了钱让人“挂靠”。如果是中介撒谎,那就涉嫌诈骗;若是确有其事,那就是明目张胆地造假,是涉嫌基于利益交换的违规违法。

与为人才提供的政策红利相比,人才评定的公平、客观、公正更为重要。通过非正常渠道评定的人才,不仅对真正符合条件的人才不公平,挤占原本属于人才的公共利益,而且污染了人才库,破坏了人才引进的大环境。

8月15日,杭州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回应称,针对“人才代办”中介问题,已督促相关城区认真调查核实,将严格依法依规处理。不管是骗局还是灰色产业链,都在被打之列。否则,就是把人才认定的部分资格,交到了中介手里,由孔方兄来定夺。(贾亮)


标签: 中介机构 领导小组办公室 调查核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