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天天报资讯】中科院辟谣!自媒体蹭高温流量必然凉得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中科院辟谣!自媒体蹭高温流量必然凉得快

8月22日,一则“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的话题,受到网友广泛关注,并由多个自媒体大V转发,引发网友对未来高温天气担忧。为了印证这一观点,部分自媒体还援引了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专家2020年6月刊发在《自然•通讯》杂志论文中的内容。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当晚回应,称有关微博公号的提法是对论文原意的曲解。

能让中科院出场辟谣,那得是多严肃的学术问题,又被歪曲到了何等地步?原来,有账号称,通过论文所述未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将进一步增强,会进一步导致极端天气的产生,意味着未来东亚夏季风更强、中国东部和南部高温热浪风险增大等变化,从而得出“当前出现的种种极端高温仿佛在应验专家们的预测”等结论。大气物理研究所直截了当地指出,该论文所用方法是根据当前气候状态与未来状态之间的可靠物理联系,利用当前丰富的观测资料来对气候模式的原始预估结果的偏差进行订正,与近期极端高温事件的发生和预测没有任何联系。

看懂中科院的回应,必定需要具备一定的学术知识;但自媒体账号的谎言,仔细思量其实不难拆穿。既然论文本身并未涉及气温预测话题,自媒体作者看后能有如此联想,要么是专业程度欠佳,要么是翻译水准较差。退一步说,即便是看到“未来极端天气的产生”、“高温热浪风险的增大”等表述,就得出“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一年”的结论,也明显是过度解读,夸大其词。尤其传播这一假消息的账号,有的还打着“知名科普”的认证,说话这么不严谨,思维如此不缜密,哪配得上“科普”二字的权威性?

今年夏天确实出现了极端炎热天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当下处暑已至,暑气渐消,在这个滚烫夏日终要离去的时刻,大V账号给网友来上一句“今年或许是未来10年最凉爽的一年”,意思就是以后要过的夏日比今年还要煎熬。蹭高温的流量,无疑是在制造“高温焦虑”。账号本身倒是涨流量了,但代价是对科研成果的歪曲,对基本事实的误读,以及对公众焦虑的激发和渲染。如今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靠耸人听闻获取流量的把戏并不罕见。缺乏支撑的论断,哗众取宠的表演,既误导了大众,也污染了网络生态。

账号创作者要自律,平台话题推送机制更要自省。若“知名”“科普”等标签只是赚流量的诱饵,完全不具备应有的严肃性,若话题制造只是抓住情绪痛点,懒得检验推敲,那账号及平台就只能等着一同被官号“打脸”;此等错误若屡次三番明知故犯,再大的大V,再火的平台,也有被网友从视线剔除的一天。(记者 辛音)

标签: 物理研究所 中科院的 耸人听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