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全球热头条丨专家脚踩“地毯”下玉米地?田间交流不需要形式主义


(资料图)

原标题:专家脚踩“地毯”下玉米地?田间交流不需要形式主义

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真正帮助专家专注于科研事业。

近日,“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据《新京报》报道,相关视频显示,贵阳举办玉米田间交流活动时,主办方在田间小道上铺满了褐灰色的“地毯”。农业专家在参观玉米种植情况时,脚踩“地毯”一直走到田地中心。对此,有网友猜测“是把玉米砍掉铺的地毯”,并质疑“专家的脚不能沾土吗?”。随后,承办方表示,“没有砍玉米,一棵都没砍”,会务组工作人员解释:田间铺设的并非地毯,而是简单便宜、用混碎布加工而成的土工布。原因是下雨后地面非常滑,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铺设的。

网友们质疑活动搞形式主义,因为在玉米地里铺“地毯”,给人一种违和感。先前,天津一粮食种植户抢收玉米第一天就被执法者罚款,并要求必须按照工地标准,对车轮进行清洗,路面铺上红毯才能收割,有网友感叹“活久见”。在河南举办的某场观摩活动上,农业专家在农田间走“红毯”的事情,也曾引发关注和争议。在网友看来,农村人进地干活可不会大费周章铺地毯,农业专家既然围绕稼穑农桑做研究,平日里亲近土地再正常不过。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学专家的科研阵地就在田间地头,很多科学家的人生和经历,用“双腿沾满泥土”来形容也不夸张,农学生毕业后选择投身这一行,也都做好了和土地打交道的准备。在一线农学科研活动中,真正有追求的学者肯定不会把精力浪费在一些花里胡哨的事情上。但此事发生在一场交流活动上,不是专家平日工作的试验田,活动安排的细节、主办方的想法,恐怕都不是某个专家所能决定和选择的。

现实生活中,当遇到雨天,道路湿滑时,很多场所都会主动铺上防滑垫,防滑垫会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但人们不会把它当成烘托气氛、凸显庄重感的“红毯”,只是将其视作普通的防滑垫,认为这是对行人安全的保障。

目前来看,争议由一块“地毯”而起,但相关讨论似乎已经超出了事件本身。比如,网友们提到,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尊重科学家,就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类似的农田观摩交流活动,其实能够传递“让科研走近实践”的理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反哺实践。

另外,这类活动还能扩大农学影响力,让社会更重视农业科技。但如何把活动办实办好,将这些理念精准传达出来,让学者的观点发生碰撞、擦出火花,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才是最关键的。

网友提到要尊重科学家,同样也很重要。科学研究,有荣耀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以农学来说,研究者的工作内容和单纯的农业生产有联系也有区别,农业科学家除了要到田间地头做研究,一些科研环节也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只有全面认识农业科学家的工作内容,才能避免人们对农学产生误解。当全社会充分认识到农学的重要性,科学家的地位、待遇才会提高。当优秀的农业科学家走上红毯,人们并不会觉着有什么不妥,反而会因为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发自内心地感到自豪与骄傲。

尊重科学家,需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显然不止于铺一块“地毯”。举办类似的观摩交流活动,主办方也应扪心自问:农田和农作物是否只是背景和点缀?若为了烘托气氛、撑场面,岂不是瞎折腾人?如果评估下来,发现某些活动没有必要举办,那不如把经费投入科学研究,多做一些实事。换个角度看,在一些乏味无聊的活动中,一些被邀约前来的专家何尝不是被裹挟的“工具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真正帮助专家专注于科研事业。(白毅鹏)

标签: 形式主义 农业专家 工作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