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全球热文:优化欠发达地区人才环境


【资料图】

原标题:优化欠发达地区人才环境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社会改革发展中,人才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基础性、核心性、战略性资源,其决定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欠发达地区在新一轮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是“人才虹吸效应”的被动方。作为欠发达地区,要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系统思维,积极应对挑战,有效破解瓶颈,用人才的全面发展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聚焦所需、精准施策。“水积鱼聚,木茂鸟集”。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人才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匮乏的问题,求才若渴、招贤纳士的愿望非常迫切。正因如此,欠发达地区引进集聚人才,既要积极主动,更要精准施策,不能搞“装进篮里都是菜”的饥不择食,也不能搞“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政策攀比,切不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要聚焦产业所需、发展所向、民生所盼,在调查摸清人才需求具体领域、数量和层次的基础上,突出人才与产业的匹配度、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性,有针对性地引进和培养人才,努力实现产业集聚与人才荟萃的良性互动。要放下身段,主动争取,既要从政策层面入手,优化环境、创造条件、拿出诚意,也要打好乡情牌、感情牌,针对本籍在外人才建立信息库,充分掌握人才情况,系牢乡情纽带,畅通回引渠道,引导外出人才积极投身反哺家乡建设。

引育结合、双向发力。“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欠发达地区做好人才培育工作的重要法宝。要抢抓发达地区人才溢出的机遇,大力推行柔性引才政策,采取聘请顾问指导、挂职引进、兼职引进、项目合作、退休特聘等柔性引进办法,增加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灵活性和高效益性,借梯登高、借脑生财、借鸡生蛋,以此缓解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端人才技术短缺问题。要打好“外引内培”组合拳,结合当地产业特色和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鼓励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对接合作,通过共建孵化基地、社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基地、专家工作站等人才引育平台,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业链有机衔接。要通过创新创业大赛、优秀乡土人才评选、职业技能大赛等活动,以赛促培、以赛代训,真正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锻造一批产业振兴人才,选树一批优秀乡土人才,做大做强本土人才基本盘。

识人善用、才尽其用。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识才是用才的前提和基础,欠发达地区引进和培养人才相当不易,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要不断增强辨德识才的能力,坚持把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乡村振兴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识别人才的主战场、发现人才的主渠道,注重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识别人才。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倾向,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把更多的人才纳入视野,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要坚持扬长避短、按岗择人、量能用人,综合考量人才的专业知识、能力素质,向人才交任务、压担子,建立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人才大胆做、大胆试、大胆闯,让人才在实践锻炼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最大限度地为千里马提供适合的“跑道”,让千里马竞相奔腾。

宽严相济、激励担当。“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欠发达地区引进人才难度大,留住人才压力大,只有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才能让人才舒心工作、安心生活、顺心创业。组织部门既要当好贴心“管家”,又要当好连心“娘家”,优化人才服务流程,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拿出真金白银,带着真情实意,解决好人才关心关注的关键小事,营造人才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深化党委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注重从优秀人才中推选“两代表一委员”,加大在青年人才、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增强人才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选种育苗”和“田间管理”结合起来,把思想管理和行为管理统一起来,严格人才作风纪律约束,完善人才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职称评聘、薪资分配等环节的监管,切实发挥好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作者:秦山宁 系甘肃省徽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标签: 培养人才 优秀人才 创新创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