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焦点播报:班组天地|这个团队将干散货码头全自动“大脑”贴上“国”字标

原标题:这个团队将干散货码头全自动“大脑”贴上“国”字标

九月的山东港口烟台港,碧波粼粼、海天一色。橙红色卸船机灵巧地舞动着“机械臂”,将铁矿源源不断地抓取出舱,卸货、装车,整套流程精准运行……这正是我国自主研发“全系统、全流程、全自动”干散货专业化码头。破解这一世界港口界公认难题,将干散货码头的全自动“大脑”贴上“国”字标的则是一支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团队——“于新国创新工作室”。近日,该团队荣膺2021年山东省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榜首,技术成果和工作业绩再次得到各界的高度肯定。

“曾经很向往‘集装箱自动化’作业,如今我们率先实现了‘干散货自动化’作业。”山东港口烟台港矿石公司副总经理于新国介绍说,将高度自动化应用于作业流程复杂多变的干散货码头,曾一度成为港口领域的一块“坚冰”。面对这个领域的世界难题和技术空白,团队在经历了数不清的反复调研、推敲的基础上,决定针对矿石码头特点,从提高铁矿混配精度入手,将堆取料机的自动化升级改造,作为干散货码头自动化“破冰”的首个突破口。


【资料图】

经过艰苦奋战和反复试验,于新国和团队成员们成功研创了全球首个自动化高精度混配矿控制系统。通过高精度皮带秤、多机协同控制、动态补偿等多个独创技术和设备,实现货物配比实时监控、参数自动调整,烟台港铁矿混配成品铁、硅含量标准差控制在0.2%以内,达到行业一流水准,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一个能够实现四种物料混配的码头。

港口自动化建设的核心主要在模型算法的优化完善及数据采集上。被大家称为“愚公”的于新国拿出了“移山”那股劲头,把能搜集的技术资料全部找来,一段段推敲、一字字揣摩,整理出了整整三大箱共计百余本学习笔记及千余份设计手稿,与大家第一时间分享学习。堆场内、卸船机上,大家同吃同住、边学边想,一心沉浸在研发攻坚上。

在清舱机械与自动化卸船机互锁安全策略研发过程中,于新国带领卢聪、周思远、刘春阳等团队主要成员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40多斤重的设备,在二三十米高的船舱爬上爬下进行定位调试。为及时准确地向卸船机反馈设备姿态及舱内状况,实现舱内“无死角”全面扫描,他们在闷热的船舱内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艰苦环境中反复试验,脱下防护服,褪下的鞋套里都能倒出一滩水。

“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烟台港全自动化干散货码头这个平台,使我们有机会在自己年轻时候拼了把劲儿、圆了自己的青春奋斗梦。”卢聪说。

作为团队的“定盘星”“主心骨”,每当攻关遇到难题,于新国就领着大家一起开展“头脑风暴”,集聚智慧,突破瓶颈。他常常鼓励大家,我们开发干散货自动化码头技术,就是“愚公移山”,干一点就离最终的目标近一点,只要我们不服输、勇向前,就能找到方向、趟出自己的路来。

如今,这支本来就很年轻的团队,还在不断充实着“新鲜血液”。在于新国和团队里几个“老大哥”的带动和帮助下,烟台港矿石公司的几十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小伙子们,自发组建了“红锋”青年创新创效基地,在“于新国创新工作室”导师带徒帮助下,研发出生产综合管控系统、大机CMS系统、小型PLC控制系统及纵向撕裂报警装置等多个创新成果,获得山东港口和烟台港科技创新等各类奖项40余项,为智慧绿色港建设注入了一股青春活力。

效率还可以再提高,技术还可以更先进,系统还可以更智能……虽然已经走在技术领航的前沿,“光环”加身的于新国团队却始终保持着少有的冷静,他们仍在在干散货自动化控制技术“精”“尖”“深”上持续攻坚探索,从“心”开始,重“新”出发。(张磊)

班前“三问”筑防线  

“安全帽、反光服、安全带都戴好了吗?”

“戴好了!”

这简短的“一问一答”,是中铁资源集团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滇中引水项目部每日准时发出的班前喊话“第一问”。

“安全员每天这样反复地强调‘三问’,虽然很唠叨,但的确能在我们心中形成一道安全防线。安全有‘三问’,句句千斤重!”群安员杨波有感而发。

“今天行车注意事项和作业内容的安全风险和安全措施都记住了吗?”“记住了!”这是该项目每日班前喊话“第二问”。

谈起这“第二问”的由来,项目负责人李保祥颇有感慨,原来该公司承担的滇中引水隧洞监测项目在大山深处,山路极其危险,施工过程中存在隧道岩溶、突水突泥、渗水、冒顶、沉降变形过大等重大安全风险。如何才能增强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思索良久,李保祥才琢磨出这个反复问答的办法。

“昨日的隐患整改都到位了吗?”“到位了!”这是班前喊话的“第三问”。

“一句句问,成为了项目部一个个安全的基石;一声声答,给职工戴上了一道道安全的护身符。就是要通过仪式感,让安全入脑入行。”项目负责人李保祥说。

自开工以来,830天的安全生产,是滇中引水项目部交出的安全答卷。 这三“问”不仅问出了风险隐患,问出了零事故,问出了幸福感,更问出了人人将安全牢记心间。(王建国)

我的师傅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国网四川检修公司成都运维分部二次检修班负责成都及周边地区10座500kV交流变电站的二次设备检修、消缺、改造、验收等工作,班组成员平均年龄29岁。这支技术过硬的专业队伍以“见微知著”为内核,全力做好保障电力供应工作 。(报送单位: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成都运维分部)

标签: 检修公司 项目负责人 控制系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