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全球今头条!首届大国工匠论坛征文丨西方文化中的工匠与劳动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

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分,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最为人称道的劳动是“工匠”的劳动,经常被当作“创造”的代名词为历代讴歌赞颂。几千年来,“工匠”的创造性劳动和平民大众的日常劳动一起推动着人类社会日益繁荣,走向了高科技数字化生存的新时代。劳动的手段、方式、途径、对象和效率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但是劳动的精神,劳动对于社会的价值、人的存在价值的终极意义不会变。


【资料图】

一、西方古代和近代文化中的工匠思想

古希腊的《荷马史诗》通过对“工匠之神”的歌颂,道出了劳动对人类文明最初的贡献。在希腊的各种神中,赫菲斯托斯被誉为“工匠之神”,《荷马史诗》中有这样的记载,“心灵手巧的赫菲斯托斯,跟着眼睛明亮的雅典娜,把各种匠艺传播全世界”。柏拉图曾经考证过“技能”一词,认为其最初源于“创造”,看来劳动、技能与创造密不可分。在古希腊一段短暂的时期里,匠人的劳动和职业很受尊重,有些职业待遇很高,比如裁缝,其有特殊的节日,其他职业却没有。

西欧中世纪,从事基层劳动的匠人是非常受重视的。体现为对匠人的选拔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和道德要求。行会师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巴黎的七大行会师傅,获得类似修道院院长的道德地位。另外,对匠人的培养过程要求十分严格,要求由行会师傅组成的行会联盟制定关于匠人的晋升制度,其中明确规定:任何行业从业者必须做7年学徒,期满再经过5~10年见习,拿出行业公认的作品,才可以成为师傅,之后才被允许营业。

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是近代弘扬匠艺的一部力作,也被称为关于“匠艺”的圣经。这本书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人类历史变迁中,大机器时代到来之时,批量生产已成流行,很多手工匠人不受重视,部分手工匠人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百科全书》的出版,再度呼唤用匠艺来对抗机器,有很深的社会文化意义。重要的是,这本书出版的宗旨是极力推崇那些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做好的人。全书以普通的社会下层人为对象,展现他们的劳动和工具,唤起人们对他们的尊重和仰慕。

二、马克思的工匠与劳动思想

马克思对劳动的研究可谓是全面而深刻的,他从劳动对于社会、人类、人生、财富、幸福、创造、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和阐述,这些论述堪称劳动教育的经典,成为当今时代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把自己称为地道的劳动者,认为自己是劳动者的代言人。青年马克思把自己当成世俗的赫菲斯托斯,相信可以通过自己的作品解放匠人。马克思还称自己是众多工人的摩西,他许诺并呼唤实现劳动尊严。关于劳动与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类生活,劳动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创造了人与人的关系”,“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关于劳动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社会的基础”,“没有劳动社会不能存在,也不能运转”,“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个小孩子都知道的”。关于劳动与财富,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创造者”。关于劳动与自我实现、幸福,马克思认为奉献的劳动最幸福,“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关于劳动对社会和谐、公正的意义,马克思强调,公正的社会要以劳动为基础,体力劳动有消毒剂作用,“只要社会还没有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它就绝不可能达到均衡。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关于劳动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我的劳动是自由生命的体现,因此是生活的乐趣。人正是通过现实的劳动来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的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从而实现真正的自由与解放。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三、西方工匠与劳动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的启示

当今时代,中国正在被全世界瞩目,正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劳动教育的意义是深远的,劳动教育应该放在国民基本素质养成、人生幸福获得、国民创造精神培育、良好社会根基打造这个大视野内去理解看待。

一是通过劳动教育和手工活动,弥补互联网时代的弊病,使人回归本心,在简单平实的工作中,找回踏实、平静与安宁,从而提高公民素养,再造社会根基,助力社会和谐。“日益从物质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人们,不得不面临如何造就自己,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人生问题。”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在面临很多诱惑和困惑的情况下,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探寻更为必要。时下,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很多人梦想快速成功、成名、发财,追求“短、平、快”的功利主义,金钱与物质欲望在他人影响下不断膨胀,感受不到幸福。

古今中外有很多关于幸福的研究。早期基督教道德理论认为,空闲时光是一种诱惑,为了抵制这种诱惑,僧侣要劳作。劳动可以让人专注、获得安宁,创造性劳动还可以带来愉悦。狄德罗在《百科全书》中这样描述,那些训练有素的工人完成工作之后,感到心满意足,散发着一种安宁祥和的感觉。匠艺活动的训练有助于健全身心和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助于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二是通过劳动教育,培养热爱劳动、热爱创造的公民,再造国民创造精神,提升国民创造力。当今时代,互联网、高科技提供了各种便利,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舒适、快捷、方便,一些人丧失了对未来美好生活追求的动力,创造力在大大削弱。美国也在呼唤工匠精神,倡导从幼儿园开始进行劳动教育,他们非常担心这一代整天刷着手机长大的孩子无法担当未来国家大任。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说过,充满消费和投机者的国家,这是很危险的。工匠精神需要在年青一代中普及开来,取得实质性回归。

未来中国要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飞跃,需要的不仅是科研院所的科学家和基层的科技创新爱好者,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儿童时代起就培养拥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爱好的未来社会公民,这是国家创新的基础。再造国民创造力、培育国民创新精神,要从儿童劳动教育做起。让劳动教育成为终身教育的一部分,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职业教育一体化。在家庭教育方面,列出儿童家务劳动清单,规定家务劳动必要时间。通过这一阶段的家务劳动,培养儿童对劳动的兴趣,体验在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情过程中的快乐,感受自己获得劳动成果的喜悦,尝试创造性劳动带来的好奇、痴迷、激情、幸福。在学校教育方面,把劳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考核体系,制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要开设的劳动课程、劳动实践活动和劳动目标、要求。在大学教育阶段,实现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劳动教育相结合,通过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培养大学生爱心意识、社会参与意识,为了解社会就业打下基础;将大学毕业生劳动课程成绩、劳动实践时间、志愿活动时间,作为升学就业考核的必要条件。在社会教育方面,通过媒体宣传劳动精神、英模人物,在全社会营造出爱劳动、劳动崇高的氛围,改变人们对劳动的偏见,让各行各业的年轻人看到希望和未来。

(作者:曹凤月,单位: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标签: 劳动教育 全面发展 当今时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