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天天资讯:“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回到大山更让人钦佩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背母上大学”的刘秀祥,回到大山更让人钦佩

还记得十多年前“千里背母上大学”的故事吗?其中的主人公刘秀祥,如今是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级中学副校长,也是党的二十大代表。他被誉为“大山深处贫困学子的引路人”,身体力行,为贫困山村的孩子点亮前行的道路,送去浓浓的温暖。

刘秀祥从小家境贫寒,但他没有向苦难的生活低头,他带着患病的母亲一起读大学的事迹,给无数身处困境中的年轻人带去鼓励。他在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像很多人那样留在城市发展,而是选择回到乡村,回到大山深处,也让人们看到乡村教育的希望。他组织开展了“助学走乡村行动”,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还坚守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为当地的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有数据显示:2012年,望谟全县只有70人录取本科,到了2022年,当地有1302人考上本科,总上线率达到55.48%,这与刘秀祥的艰辛付出密不可分。

刘秀祥的想法很纯粹,只是为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带去希望。对于他所坚持的事业,他曾坦言:“我一遍又一遍地讲我自己的事,不是为了向社会上的人博取同情,而是希望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帮助那些和我一样的孩子,给他们精神上的激励,希望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

“走出大山不应该是为了逃离大山”,正是他的人生信条。他曾经经过艰苦努力,幸运地来到城市求学,却更加意识到城乡之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巨大的教育差异,很多身处贫困山村的孩子,并非没有学习的天赋与热情,仅仅是因为受限于落后的条件。但是,如今乡村教育的改善,也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不能让任何一个山村孩子掉队,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与民众的共同心愿。

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刘秀祥式的人物,不会因为自身所处环境的变化,而忘了本,始终想着那些与曾经的自己一样,急需社会关注与帮助的孩子。这些孩子有的身居贫苦的山村,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甚至早早地辍学;还有人知道要改变自身的处境,却囿于条件的困苦,不得不过早地分担家庭的重任,在无奈中放弃学业。但是,倘若能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给予合理的教育和正面的引导,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与教育支持,这些孩子可能就会因此改变命运。当无数个这样的孩子实现了命运的转折,我们才能让教育事业的发展惠及每个孩子,才真正算是建成了教育强国。

我们还需看到,当前的乡村教育存在诸多需要弥补的短板。比如,乡村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收入和待遇不尽如人意,城市对乡村教育资源的“虹吸现象”长期未得到解决,等等。还有不少乡村的教学条件差,教育基础设施简陋。而且,像刘秀祥这样愿意扎根山村、能够从城市读完大学返乡从教的优秀人才,也十分匮乏。以上种种问题都有待解决,还需相关部门作出整体规划,也需要所有关心乡村教育的有识之士建言献策,为山村孩子带去更多温暖与希望。

好在,近年相关部门已经对这些问题足够重视,“三支一扶计划”“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工作也在有序开展,其中有不少活动都与乡村教育、贫困地区教育息息相关,一大批有志改变乡村教育欠发达面貌的年轻人,纷纷前往基层,进入大山深处,为乡村教育振兴事业增添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缩小城乡教育之间的差距,让乡村与欠发达地区的孩子获得更高质量的教育,正是教育公平的体现。如今,在二十大召开的背景下,刘秀祥回到山村、投身乡村教育的故事,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与点赞,也将成为社会各界关注与帮助乡村基础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黄帅)

标签: 相关部门 关键时期 教育振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