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环球微头条丨创造条件鼓励更多人建设山乡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创造条件鼓励更多人建设山乡

“走出大山不应该是为了逃离大山,相信未来山区教育会越来越好。”贵州望谟县实验高中副校长刘秀祥的肺腑之言在戳中许多人“泪点”的同时,也引发舆论对山区教育理念的讨论。

只有了解刘秀祥的经历,才能读懂这番话的分量。作为寒门学子,刘秀祥通过勤学苦读走出大山,学有所成时,原本已在城里找好工作的他,却做出了一个“非主流”选择——“我知道读书的重要性,所以当时我决定,一定要回来。”就这样,这位走出大山的孩子学成后又回到了大山,成为山区教育的“守梦人”。令人欣喜的是,过去十年,山区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仅以望谟县为例,上完初中就打工已不再是学生的普遍选择,六成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其余大部分会走进职校。“在大山深处打造教育的高地”成为刘秀祥的新梦想。

这个温暖的故事里,有社会的进步,也有理念的革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座座大山阻碍了发展的脚步,挤压着成长的空间。对山区孩子来说,最好的出路就是走出大山甚至逃离大山,在更广阔的世界里寻找人生的可能。但不得不说,这仅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当“逃离”成为一种导向,空心化的乡村何来发展的源头活水?更何况,接受教育的价值在于增长才干、丰盈灵魂,掌握人生的主动权。而立足都市、有房有车并非人生的唯一打开方式。不论离开大山,还是回到大山,都值得尊重和祝福,这种多元开放的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能够更好拓宽山区孩子的成才选择,也可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当然,让更多人愿意建设山乡不能仅靠情怀,更需要的是利好的发展政策、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小康梦想成为现实,乡村振兴战略正在有力有序推进,广大农村尤其是发展相对落后的地方,对教育、医疗、现代农业等方面人才求贤若渴。与此同时,各地也在资金筹措、精细服务、技术护航等方面,采取多种举措激励各类人才在乡间田野施展拳脚。可以说,今天的教育有能力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时代的洪流也为年轻人回归大山铺平了道路,有情怀、有抱负、有才干的人一定可以找到精彩的舞台。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返乡入乡创新创业人员达1010万人,同比增长18.8%。继续通过教育让更多孩子看到山的那边,再以事业吸引人才回馈大山,当这样的正向循环愈发畅通,乡村振兴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崔文佳)


标签: 创造条件 资金筹措 现代农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