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职业陪诊赢得信任亟须行业规范


(资料图)

原标题:职业陪诊赢得信任亟须行业规范

期待在市场发展和政策引导的“两只手”推动下,陪诊服务能够迈入规范发展轨道,并不断“进化”,尽快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良好局面,让优质陪诊服务真正尽己所长,成为化解“看病难”“就医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力量。

“荨麻疹隔几天就犯,该看中医还是西医,去哪家医院好”“父母三天两头就要去医院,我和老公在外地有心无力”……近年来,现实需求催生出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的陪诊师职业。一方掏钱买服务,一方收钱来帮忙,本是两全其美的事,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陪诊行业存在难以获取信任、资质监管欠缺、陪诊师与患者之间边界难以把握等问题。(3月27日《工人日报》)

伴随着医院科室分类的细化和预约挂号等服务的推出,让空巢老人、独居人士和异地就医等“一个人看病”时的孤独与无助凸显,同时也让应运而生的“职业陪诊”行业拥有了一定的生活刚需和市场空间。不过,就目前该行业的运行情况来看,“信任缺失”仍为其良性发展的最主要瓶颈:患者担心自己找的陪诊师服务质量不高、不专业,遇到问题无处投诉,而陪诊师认为与患者之间的边界、尺度和分寸感难以把握。

不可否认,面对由生活刚需催生出的新兴职业,陪诊师要获得市场认可并拥有不错的发展前景,首先就是要建立起从业者与被服务者的相互信任。诚如有用户对自己购买的陪诊服务直言:“三四百元的陪诊费,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就这么交给一个陌生人,他要是糊弄我,我该找谁呢?”

而这种“担心”也同样反映在从业者身上:“作为患者的‘临时家人’,我们的边界、尺度和分寸感实在难以把握。”“在医院遇到突发情况可以求助医生,但是在路上有点事儿算谁的可就说不清楚了,容易费力不讨好,甚至可能倒赔钱。”要破解现实中的“两怕”难题,就需相关部门尽早出台指导性文件,规范其准入门槛、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纠纷处置等。

首先要明确职业准入门槛。目前,我国尚未将“陪诊师”纳入职业目录,整个行业也缺乏制度规范和准入标准。职业门槛不高,没有年龄、专业、学历等限制,从业人员中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这就使得陪诊师的资质问题一直成为行业无法回避的痛点。构建陪诊师的职业公信力,就当健全相关的企业认证与资质管理机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明确监管主体,让民众对职业陪诊师有“家”可循。

其次要厘清职业权责边界。患者与陪诊师之间属于一种劳务关系,由于我国法律尚无针对职业陪诊的专门规定,实践中亦未形成成熟的行业惯例,在当事双方未签订合同或仅有格式合同的情况下,患者、职业陪诊员和医院之间的权利义务划分难以清晰。这就使得患者在就诊过程中一旦发生权益受损,难以区别事故责任,导致维权困难;此外,患者在享受陪诊服务时也要谨防个人信息的泄露风险。事实上,完善对职业陪诊服务内容和质量标准的建章立制,不仅有助于患者的权益保护,同时也是对从业者自身权益的有效保障。

期待在市场发展和政策引导的“两只手”推动下,陪诊服务能够迈入规范发展轨道,并不断“进化”,尽快实现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的良好局面,让优质陪诊服务真正尽己所长,发挥陪诊从业者的社会价值,成为化解“看病难”“就医难”的有效途径和重要力量。(张玉胜)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