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世界微头条丨别让留守儿童“掉进手机里”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别让留守儿童“掉进手机里”

武汉大学副教授夏柱智课题组的最新调研成果受到许多媒体关注。他们发现,农村青少年群体尤其是留守儿童,智能手机成瘾,已经到了濒临失控的地步。采访家长,原来是回答“小孩太调皮了,学习不用心”什么的,现在是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我的小孩掉到手机里面去了”。(4月6日《扬子晚报》)

数据显示,留守儿童上网设备以手机为主,娱乐消遣功能占据主导地位,多数留守儿童上网目的几乎都是玩游戏。“在农村,一些中小学留守儿童放假回家后,‘手机不离手’成为常态。”沉迷手机低龄化,假期里熬夜玩手机,上学时精神不振,“仿佛掉进手机里去了”。

“沉迷手机已经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有的孩子为此面临‘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冲击’。”“抗拒正常课堂学习,少数人甚至自我放弃。”许多教师反映,不少学生的学习状态就是“周末回家熬两天,在学校瞌睡、浑浑噩噩‘混’5天,无心向学,这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冲击”。

游戏管理的失序和混乱是造成孩子沉迷手机的一个主要原因。比如防止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网游实名制,落实情况很不容乐观,很大程度上是虚晃一枪的“监管”,比如实名认证、未成年人每天在线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如此“小儿科”的设计,许多农村孩子早就已经轻松“破解”。

沉迷手机危害留守儿童更为突出,是因为留守儿童更容易被手机“吞噬”:由于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监督孩子,爷爷奶奶等隔代教养又因年纪、视野等因素处处受限,留守儿童人手一部手机已成普遍现象,而学校对学生玩手机也很无奈,正如一老师所说,学生放学后不准去玩水、爬树,也没什么图书馆、游乐场,更别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玩手机,还能做什么?”

另一方面,“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丧失了完整童年,应该得到补偿。”这当然不是让他们“掉到手机里面去”,而是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精神文化生活。“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健康的娱乐健身设施以及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保护留守儿童童年的价值和尊严。”无疑是全社会都必须直面的课题。(钱夙伟)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