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工人日报e网评丨有一种“喜爱”其实成了伤害


龚先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北京动物园的“西直门三太子”(网红大熊猫)和成都大熊猫基地的“花花”吸引了无数小朋友及家长。而与此同时,在江西上饶鄱阳白沙洲湿地公园,一只美丽的白孔雀悲惨地死去——游客不停地去拔白孔雀的羽毛,孔雀无处躲避,飞上轨道,不想被缆车碾压致死。让人不寒而栗的是,面对如此惨状,好多游客,其中不乏孩童,欢乐地仿佛看了一场难得的热闹。

4月30日,游客在北京动物园大熊猫馆观赏大熊猫。

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在知名湿地公园,在规模大、种类多的号称“候鸟乐园”的地方,发生了上述事件,实在令人心痛。

此外,北京圆明园的天鹅“芳芳”也在假期离世,有网友目击她曾被游客投掷石头、投喂过量食物;上海野生动物园有游客扔水果“投喂”黑猩猩,结果猩猩误会为要砸它,拿石头砸人自卫;还有大熊猫被投喂可乐、熊被投喂冰激凌……

很多人逛动物园,应该都是出于喜欢动物的心态而去。但是,无序投喂、追赶拔毛、挑逗恫吓动物事件屡屡发生。尽管很多动物园管理方一再提示,依然无法阻挡一些游客的肆意而为。一些游客就是要得到对得起票价的“体验”。

有人辩解——

“我投喂也是好心”

“又花钱又排队来看动物,就是因为喜欢,才想着逗逗它们”

“好不容易来一趟,不能看它们懒洋洋地睡觉吧,期待让它们多动一动”

……

而事实上,因为这样的“好心”,每年有不少动物死于食物中毒、过度进食,还有动物罹患糖尿病等代谢疾病;因为这样的“喜爱”,很多动物长年处于焦虑不安的精神状态;因为这样的“期待”,不少动物被迫“营业”,更有动物园以强迫、虐待方式让动物进行表演,以迎合游客需求。

爱它,就要拔掉它的翎羽;爱它,就要看它百般曲意逢迎自己——这,真的是爱吗?

万物有灵。动物与人类都是这个地球上的居民。我们建立动物园、建立自然保护基地,初衷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动物共生共荣,而非在动物身上取乐。

道格拉斯·亚当斯在《消逝世界·漫游指南》一书中说:“其实很简单,没有它们(动物),这个世界将变成一个更加贫乏、更加黑暗、更加孤独的地方。”

当我们以保护之名、行伤害之实时,最终也会反噬我们自己。

我们爱一个人,不会去捆住其手脚,不会去折磨其精神。动物也有情感,也会伤会痛。没了羽毛,鸟便不能飞行;失去鱼鳍,鱼便不能生存。这些东西对于人类来说,无非是饱个眼福、饱个口福,并非是生活生存必须之物,不该以动物的病痛、死亡为代价满足人类的贪欲。

游客观赏武汉动物园火烈鸟。

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我们带孩子去动物园,希望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世界,亲近自然,增长见识,陶冶性情,而不文明的游览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呢?他们可能会轻视生命,冷漠自私,会不懂得善待世界上的每个生灵。

5月1日起,新修订的《野生动物保护法》正式施行,加强了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工作,同时加大了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在法律的保护外,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在每一次与动物相处中,常怀仁善之心,善待这蓝色星球上与我们共生的伙伴们。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