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谨防无证中医坑蒙消费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谨防无证中医坑蒙消费者

近日,河北沧州的张大娘听说小区附近有个“老中医”,擅长调理,比去医院看病管用。她在居民楼里找到“老中医”看病,“老中医”开了4瓶药(每瓶300元),声称2个疗程后药到病除。结果,张大娘吃完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恶心、头晕等症状。在医院检查,医生称她免疫系统紊乱。

中医是中华民族医药宝库中的传统珍品,不仅深受广大民众的信任,也被世卫组织纳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这让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牟利“商机”。现在,民间有不少未取得医生职业资格的人,靠着“祖传药方”“中医师承”等噱头,擅自开展医疗活动,甚至号称能治好疑难杂症,存在极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从张大娘和其他患者的遭遇,可以得知一些自称“老中医”的行骗套路:隐藏于居民楼里,自诩“师传名家”、拥有“一技之长”。小诊所挂了不少“患者”送的锦旗,自制一种不具任何标识的“药瓶子”,并随意夸大疗效。雇用一支团队作虚假宣传、拉来顾客。遇到患者有不良反应或询问疗效差异,“老中医”便以“每个人体质不同、针灸和用药效果也有不同”作解释。一旦“西洋镜”骗局被拆穿便溜之大吉,玩人去楼空。

这些所谓的“老中医”,不仅漠视他人生命健康、行骗敛财,而且严重伤害中医声誉,必须坚决治理。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一门还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对于普通人而言,对中医了解有限,这也是少数“老中医”能够浑水摸鱼的原因。为了更好地规范中医发展,相关部门曾出台了不少行业管理规范,遇到所谓的“老中医”,我们与其道听途说,不如多了解相关规范。比如,中医的作用体现在诊疗与养生保健两个方面,两者既相互关联且又有明显区别,不可混为一谈。对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对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服务人员进一步列出规范。明确提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的机构及其人员不得从事诊疗活动。“老中医”开具药方当属中医药诊疗行为,取得中医专业《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师、取得有针灸专长《中医(专长)医师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才能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诊断、针灸活动。如果有“老中医”行医多年却拿不出来资格证书,必定是非法行医,效果可想而知。

看病还得去正规医院,找正规医生,这是“伪中医”受害者给人们的忠告。不让居民楼里的“老中医”损害群众利益,相关部门要扛起责任,加大对非法行医行为的打击力度。应建立联合信用惩戒机制,将无证行医者与信用制度挂钩,形成威慑。与此同时,不断完善社会监督体系,鼓励群众举报伪中医诊疗乱象,防止患者上当受骗。(张玉胜)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