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世界短讯!“饭碗”端稳后,日子安定有盼头

原标题:甘肃省民乐县扎实开展就业帮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就业(引题)


(资料图)

“饭碗”端稳后,日子安定有盼头(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康劲 通讯员 王晓泾 宋瑞昌 王翠玲

“工厂离家很近,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人,真是太好了。”近日,在甘肃省民乐县鸿飞生物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乡村就业工厂里,王晓玲说起在乡村就业工厂的就业故事激动不已。

这是民乐县扎实开展就业帮扶的缩影。该县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工程,通过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组织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托底等举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工作、能致富。

车间升级为工厂,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以来,民乐县加快推动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乡村就业工厂,将致富工厂打造成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帮助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王晓玲便是其中一位。

由于家里有3个孩子需要照顾,常年外出打工的王晓玲不得不留在家里。可留在家里就少了一份经济来源,为此,王晓玲没少发愁。后来,得知家门口设立的就业工厂,可以让她挣钱顾家两不误,王晓玲转愁为喜。

据介绍,民乐县人社部门分类推进扶贫车间转型升级和认定工作,在搬迁群众集中居住的乐民新城附近转型和建成两家乡村就业工厂。目前,全县24家乡村就业工厂吸纳劳动力就业236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48人。

开展培训,促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近日,民乐县2023年生态及地灾搬迁劳动力康养服务培训班在位于民乐生态工业园区的乐民新城开班。培训班通过“理论+实操”形式,开展了包括健康照护、养老护理、家政服务、婴幼儿照护在内的康养培训。

教室内,来自乐民新城的居民史守斌聆听讲解,做着笔记,“培训不但免费,还在家门口举办,真是太方便了。我要认真学习婴幼儿照护技能,考个证书好找工作。”

民乐县人社部门以“学得会、用得上、能就业”为导向,根据人员年龄结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等量身定制培训“菜单”,重点开展建筑类、家政服务类等技能培训,促进参训人员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

民乐县有序引导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培训,探索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培训机构、企业、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劳动力”的“4+1”模式,实现务工指导、技能培训和就业一体化运作,确保劳动力高质量就近就业。

组织劳务输出,铺就群众致富路

今年春天,民乐县首批167名外出务工人员乘坐免费专车前往青海,踏上了返岗之旅。

民乐县根据务工人员出行情况和需求,精心制定方案,组织专人、专车、专线,实现“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送,并强化安全监管,加强监控管理,保障务工人员安全返岗。

同时,民乐县通过人力资源市场招聘、“春风行动”、直播带岗等,先后举办“春运暖心民乐情关爱务工公益行”“春风行动”就业援助、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招聘会等活动10场次,为求职者寻到好“钱”景。今年以来,民乐县发布各类招工信息78期,提供就业岗位2500多个。

民乐县人社部门还打造“民乐憨小伙”劳务品牌,积极申报“民乐俏手巧匠”劳务品牌,促进劳务产业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输转领域由国内向国外延伸。2022年,民乐县劳务输转人数达8.2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3.17亿元。

开发公益岗位,织牢民生幸福网

民乐县南丰镇渠湾村村民王先生常年在外打工,去年享受地灾搬迁政策后,搬进了乐民新城。如今,50岁的他由于身体等原因不能外出务工。社区了解情况后,给王先生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在小区当起了保安。

针对地灾搬迁中农村困难家庭、长期失业人员面临的就业难题,民乐县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并参照城镇公益性岗位管理,在搬迁群众集中的乐民新城和现代丝路田园综合体设置岗位262个,确保困难人员就业增收。

通过完善就业帮扶机制,民乐县激发了搬迁群众的发展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