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每日快讯!莫被健康监测“绑架”


【资料图】

原标题:莫被健康监测“绑架”

据调查,有20%左右的受访者认为追踪健康数据容易引起健康焦虑,徒增压力。(7月4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公众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程度正在逐渐增强。在公共社交平台,健身、运动等话题时常能引起网友的热烈讨论。而在朋友圈等私人社交领域,亦不乏好友晒出自己的运动数据进行打卡分享。《2022国民健身趋势报告》显示,91.0%青少年认同“体育健身具有积极作用”,年轻人“爱健身、重养生”的现象正逐渐成为社会图景。

需求撬动市场。为了迎合深度触网的年轻群体,数字健康类产品日益丰富。在线上线下商城,无论是智能手环、睡眠监测戒指等健康类穿戴设备,还是运动计划、饮食计划等健康监测App,都是不少年轻人的“心水”所在。随着这些产品的叠加使用,数字健康监测在生活场景中的出场频率大幅度提升。

然而,当数字追踪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干预程度增加,过度关注健康数据监测,也极易给自身带来压力。从起床查看睡眠质量,到根据App计划制定每日食谱,再到完成每日的运动指标……原本安逸舒适的生活日常变成App中的一条条计划、一个个数据。身处其中,难免产生“每天都在做任务”的疲惫。也难怪网友为此发出“如果没有上报打卡数据,感觉自己好像没运动一样”的感慨。与此同时,面对设备偶尔出现的反常数据,部分用户患得患失,过度焦虑自己的健康状况。

细究这些负面情绪的产生,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对健康监测数据过于“较真儿”。正所谓凡事有度,过犹不及。一来,健康监测类产品对于个人的适配程度存在差异。尽管这些产品在研发过程中以大量数据作为研判标准,但用户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还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量体裁衣。二来,健康监测设备毕竟不是医疗仪器,在进行健康评估时,这些数值更多是仅供参考。因此,用户要结合近期的身体感受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情况下还应就医检查,切勿因过度关注健康监测,被数据“绑架”,背离健康生活的初衷。(刘硕)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