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父母之爱要勇于放手


(资料图)

原标题:父母之爱要勇于放手

近日,“妈妈拿走录取通知书阻挠女儿入学”一事登上微博热议,引发网友对“控制型家长”的讨论。(据8月24日光明网)

不久前,17岁的重庆女孩佳佳如愿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以下简称“中戏”)的录取通知书。但在入学前11天,她的录取通知书、身份证、户口簿等关键证件不翼而飞。私自拿走这些东西的人是她的妈妈,这一切都是为了阻挠佳佳入学。佳佳表示,妈妈不想让她读中戏,而是希望她当老师,留在重庆。

选择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从小培养。父母对孩子一生负责,就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或许家长是担心女儿选择戏剧相关专业,未来很可能漂泊在大城市生活辛苦,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可以理解。但家长也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面对孩子的成长和独立,家长有不舍和不放心,担心他们选择失误吃苦受挫,可这不该成为“包办一切”的理由。

人生之路还要靠孩子自己走,佳佳妈妈的做法,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以爱为名的控制。与孩子意见不合,双方可以心平气和地交流,表达各自想法,但事件中的母亲却选择了非常不理智的方式,将孩子的录取通知书和证件拿走并“失联”,只留下一张写着“对不起”的字条,这样的做法实在极端。对孩子的不同想法,家长如果总是油盐不进,居高临下的否定,那么平等的沟通就无法形成,长此以往,只会将家庭关系引入“动辄谈崩”的困局,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

纪伯伦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通过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孩子的生命来源于父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能够管控孩子的人生,让他们按照自己设想的样子去成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父母需要做好引导,共同成长,而非一味地让他们都按自己的意愿来。

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学会选择并对自己负责,这样的孩子才会把握好自己的人生。对父母来说,摒弃包办思维,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欣赏孩子每一步的成长,才更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童其君)

标签: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