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娱乐 >

为什么日本校园霸凌频出?“神待JK”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

随着《剃须,然后我捡到了女子高中生》的故事展开,充满争议的女主角沙优也揭开了自己为什么要离家出走的原因。

说实话这部一季度的动画在讲清楚女主角离家出走的铺垫做得太长了,直到第9集才愿意吐露原因已经有点让我等的不耐烦了。不过虽然争议满满,但说实话沙优也是日本的家庭、校园,年轻人成长可能遇到的一种真实写照。沙优虽然不是校园霸凌的直接受害者,但也足以说是受到了心灵上的重度创伤。

想来日本以“校园霸凌”为主题的动画片其实不少,近期还有CW社的原创动画《奇蛋物语》以高质量标榜,但其中就涉及了大量校园霸凌的内容,甚至涉及到Zi杀等敏感话题,而受害者们无比做出了顽强的抵抗,想要改变如此的命运。

前些年还有动画电影《声之形》,内容则是围绕了针对特殊人群的校园欺凌,当时话题性也很强,争议满满。一些人认为《声之形》描写施暴者的救赎的部分,没有很好考虑当事人的感受。

除了这几部作品针对性的描写“校园欺凌”外,其他很多的日本动画都可以看到校园霸凌、欺凌的桥段,他们的程度或轻或重。

在日本,“欺凌”被称作“いじめ”,据说针对学生的校园欺凌问题,在80年代才正式被官方视作社会问题。根据日本的社会学学者的研究认为,日本的“校园霸凌”或者“校园欺凌”,通常是加害者对被害者的一种“游戏的变质”。我觉得《声之形》中就类似如此,加害者觉得是普通人对特殊人群的一种“游戏”,只是它发生了性质的变化,而被害者从来就没有把这当做游戏,加害者和被害者的心态就产生相当的分歧。加害者越欺凌,如果对方毫无反抗的话,这种“游戏”就仿佛成立一般,加害者会从中获得快感,从而周而复始。

日本的社会群体意识很强,在各种日本动画中也可以看出,日本的学生们有着自己各自的小群体。就算是“大老师”这样性格比较孤僻,也不怕孤独的人,依然是有着自己坚固的小圈子,所以他才能上雪乃不是?但现实世界,如果你真的脱离了大群体,没有任何一个小群体接受,那就可能成为欺凌的对象。至少《奇蛋物语》里描写的学校里的人际关系就是如此,大户爱就是逐渐脱离群体的一员。

我觉得只要日本的这种社会体系存在,欺凌就难以消除,当然日本的教育学家也指出,“教育”和周边人的制止,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条捷径。

就像《哆啦A梦》里,大雄虽然被胖虎暴力对待,但静香等同学也会去制止,而且大群体也并没有孤立大雄,因此《哆啦A梦》里,大雄的待遇就不算是“欺凌”,如果现实中也一样,老师加以教导,而学生加以劝阻的话,欺凌的现象或许会少一些发生。但群体意识过强,或许很难根除这个问题。

标签: 日本 校园霸凌 神待JK 受害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