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观热点:剧透慎入:鹅还是货郎?——《鹅鹅鹅》观后感

在看这一集前,其实并不看好这个故事,已经有不少点评,有喜欢的也有看不懂的,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诡异的画风和恐怖的氛围,就连开头的大鹅都有些吓人。这也是我一开始不看好《中国奇谭》的原因——又是“故弄玄虚”那一套吗?但昨天看完以后,原有的感觉还有,但更多的却是理解了其中美感的一种轻松和愉快,因为这确实是中国的故事。

很多网友说看完以后意犹未尽,我也是如此感觉,尤其画面中情节展开、人物对话以默片形式呈现,只要稍微改变这些情节的顺序就又是另一个故事了,玄而又玄,所以为了写好这个观后感,我又再看了一遍,果然发现了新东西。这回虽然好奇弹幕是怎么说的,但我也不想错过画面的细节了,会不会再刷呢?看心情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第一次看完时,看了预告之后的感觉还在,惊悚、怪异,还有看完后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以及回想起这个故事结局的紧张感。这些让人害怕的源头是未知,是气氛的塑造,以及从小熟悉的妖怪故事。上美厂做到了,小时候的故事也做到了,而《鹅鹅鹅》也做到了。第二次看的时候配乐恰到好处的利用尤为明显,传统戏曲节奏、音色的运用,古琴意境的舒缓、悠远与画面配合得独具中国文化韵味。当然本片不少画面会让我生出错觉,这是中国风吗?我不知道,也许以后我会知道。但这些元素都能够汇集到一起,最后又构成简单而又有深意的中国故事,红黑白三色的运用正好对应中国画里不拘泥于现实的色彩风格,意境的烘托刚刚好。

其实本片也是个时髦的片子,里面各种元素和技巧的运用,你用“先锋”、“前卫”这些词都不过分,但当你理解了中国文化时,这些看似西式的表达其实也只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道具罢了。所以这是一个现代中国人创造的黑眼圈货郎。

而这个货郎遇到的奇怪的事里除了猎奇还有一份真情。虽然他的鹅丢了,可是他邂逅了他的心上人,虽然是一位鹅女,但屏幕前的你看到这一幕时可能想的和货郎一样,心上人可遇而不可求。但一旦陷入爱恋,人又不免想到独占,看到这些妖怪口吐心上人却不是唯一,犹豫的货郎于是失去了带鹅女离开的机会。这就是缥缈而又若即若离的爱情,美好却又短暂,想伸手但免不了患得患失,当然这也有可能是还留在想的阶段,这不正是《蒹葭》里的那位伊人吗?

你要说最终什么都没了对于货郎来说,这是一个悲剧;但他有过了和鹅女的美好回忆,这又是一段书生给予的奇遇,所以你也可以说是一个喜剧。最终,醒来的狐狸与货郎告别,那么货郎是否安全了呢?看了片尾的画面也许我们可以说他下山了,安全了,但你怎么肯定这就是下山的画面而不是上山的画面呢?看第二遍我看到文字介绍说:这里是你消失的地方,我领悟过来,货郎有没有下山呢?只有你自己知道了。

在看之前无论是主创还是网友都讲述了这个故事的来源,是六朝志怪故事《鹅笼书生》,为了不受影响,我特意看完故事再去看这些背景文化,于是我对这篇故事的着迷就从看完后一直持续到现在了。

根据学者的说法,《鹅笼书生》脱胎于《梵志吐壶》,原来是一个具有教化意义的宗教故事,后来被国人吸收变成志怪小说《外国道人》,最后再被六朝时期文学家吴均(如果资料无误,就是我们语文教材中那位吴均)吸纳变成《鹅笼书生》这一故事,教化意义变淡,变成了中国叙述式的一则志怪小说,其中的奇妙诡谲也被后世吸收,备受明清作家追捧,甚至在当代还一直为作家们提供创作的养分。

梳理了这样一番历史,我们就会发现好故事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与《鹅笼书生》相比,《鹅鹅鹅》增加了货郎的戏份,从只是看客和被宴请的宾客到有了情感互动的局中人,动画里丢失了两只鹅,原作里收获了书生给的刻有铭文“永平三年”的大铜盘,如果是你,你会选择成为哪个故事的主角呢?看完动画再看原文又有不同的味道,比如脚痛的书生在上一个版本《外国道人》里是因为疲惫到这里就变成了瘸腿的书生,于是又和动画导演喜欢的《天书奇谭》里的“阿拐”对应了起来,一只瘸了腿的狐狸精,不得不让人细想这背后的故事,真相大白时却又没什么恐怖的地方,但联系起来却又觉奇妙。和鹅乖乖坐在那里的书生有一种诡异的和谐感,原文里就是感慨了下书生能缩小的能力。

虽然原文是志怪小说,但最后结局故事人物的经历告诉我们,这分明是真实可信的故事,就像桃花源记一样有迹可循。动画里的人物设计亦是如此。比如这位狐狸书生的刻画,很明显借鉴了传统戏曲里的“小生”,束发戴巾、身着长袍的中国男子又和小说文化繁盛的明代文化对应起来,为什么呢?也是这个时期繁荣的市场让中国小说的发展进入高峰,戏曲文化也随之繁盛,并影响了后世直到今天。至于这是怎样的一个狐狸男子:他戴花,网友说是宋朝风尚;也有网友爱他,被他迷得死去活来,b站上有不少产出。这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因为原文只说他“年十七八”。

动画里还有不少布景,让人沉醉于传统文化。兔女发觉书生醒转,设下屏风并随之共卧摇扇,典型的市井家居图,一派温馨和谐的生活图景,但你知道,原文也说她“而实怀怨”。就好像那些荒诞的明代市井白话小说,在现实与故事间找到了神奇的平衡。至于为什么动画里出现的是唐代仕女形象,因为现代汉服的流行,这一款式目前是大众接受度最高也最流行的仕女形象。

在这部动画里细究形象道具,有人可能会觉得吹毛求疵,但正因为对这一细节的解读让我发现了主创设计的美感。比如唐代仕女中原女子是不戴耳环的,但后世演绎都会戴上,为什么?无他,美罢了。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原人不愿损毁父母留下的身体故不愿戴耳环,此非传统,又有人说先民认为戴耳环是扣住奴隶的象征所以不愿佩戴。后世围绕耳环有很多文化方面的评述议论,但从古至今人们未曾转移过视线,因为它那打动人心的美。

最终飞鸟消失于高山,是消失的鹅获得了自由?还是货郎的心上人消失无踪?动画将原文的旁观者变为了主角,利用默片对话的形式把观众变成了这个“你”,所以你会选择成为这个货郎吗?也许有些人已经在去往鹅山的路上了,因为他们追求的那份美好本身就是危险的。

参考文献:

从《外国道人》到《鹅笼书生》——论佛经故事向志怪小说的叙述范式转型

古典如何新绎:论当代作家对“鹅笼书生”故事的接受

明清小说家为何钟情“鹅笼书生”

试论志怪小说中的道德批判艺术——以《梵志吐壶》到《鹅笼书生》的情节演变为例

标签: 中国故事 天书奇谭 桃花源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