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舞台、创作者、观众

本文从“写给创作者的情书”出发,自创作的角度解构《少女歌剧》中各个要素,通过对原作的拆分、解读、再演绎,将我对于创作的感想借由“少女歌剧读后感”的方式展现出来,试图传达我对所有创作者的敬仰。严格讲本文应该算是我对《少女歌剧》的二创。

人们常以“无可预测的命运之舞台”代指原创番,“像是喝了很烈的酒”代指在新作中看到与当时十分触动你的一段剧情相似的片段,“现在我是这世上最空虚的人”代指看完原创番后的戒断反应、“去寻找吧,下一个舞台,下一个角色”代指用二创填补空虚(误)······ 抛开后来跟风者、单单探讨以上类比的起源,《少女歌剧》仿佛与“创作”有着某种奇妙的联系,《少女歌剧》的观众也常常以剧中角色“长颈鹿”自居。当我仔细顺着“创作”、“观众”这些关键词向下联想,经过对原作的层层结构,仿佛发现了《少女歌剧》真正的内涵:《少女歌剧》讲述的是舞台、创作者与观众的故事。感想如下文。

今日再次观看少女歌剧,感触颇深。在我心中,少女歌剧是极少有的神作之一,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传统意义上的神作往往需要拥有庞大的世界观、完整严密的叙事、惊心动魄的剧情。不得不说,这些确实是广受好评的番剧所需要具备的,但这些少女歌剧都没有。


【资料图】

少女歌剧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的回答是:舞台、舞台少女与观众的故事。就我个人而言,观看《少女歌剧》最核心的就是要把自己当成是观众、代入到长颈鹿当中。而我看到的不少我不怎么认可的剧情解读类视频都将“自己”与“长颈鹿”对立起来了,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少女歌剧失去了1/3的内容。

不少人无法理解光为什么要打破蕉哥哥轮回,认为这样的轮回保护了舞台少女。事实上,一个人的轮回和全体人的轮回又有什么区别呢?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闪耀”是什么?失去了闪耀的舞台少女会怎样?观众往往过分追求第一个问题的解答,却忽略了第二个。这里先给出第二个问题的解答,即会死去。但是剧场版中,舞台少女之死并不是因为失去了闪耀。对于何为闪耀,暂且按下不表,先来谈论剧场版中的舞台少女之死。

歌唱、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乃至一切带有创作意义的事物若想存活都需要三个要素:舞台、创作者与观众。对应《少女歌剧》,《少女歌剧》番剧、舞台剧、剧场版就是舞台,舞台剧演员、番剧制作团队就是创作者,而我们是观众。番剧中,revue是舞台,舞台少女们是创作者,那长颈鹿毫无疑问就代表着观众。在现实中,因缺少三者任何一个而消亡的艺术形式可谓数不胜数,这就是艺术的死亡。而对于创作者(舞台少女)而言,缺少三者之一也代表着其创作的死:失去了舞台(企划结束),我们也看不到创作者(舞台少女);失去了观众更是如此。而创作者自身也会死亡,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创作、因为失败而无法找回创作的热情,诸如此类。

如果将舞台少女看作是创作者,《少女歌剧》显然就是在讲述创作者的两种死亡:失败而失去热情(被revue夺走闪耀),不知道为何创作(剧场版爱城华恋之死)。而创作者如何复活(再生产),《少女歌剧》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找回最初创作的动力(第八话“闪耀的再生产”),找到新的目标(寻找下一个舞台)。

附:  

剧场版的爱城华恋之死放在文章里会影响整体节奏,所以单独拉出来讲。爱城华恋为什么会死,因为她已经失去了登台(创作)的动力。她渴望追随神乐光,和她一起站在舞台上,而这已经实现了。对于她来讲,“舞台就是小光”,因此她看不到舞台和观众,她作为舞者(创作者)的生命也因为失去了动力(“我已经一无所有了”)而终结。而使得她复活的新动力,就是“下一个舞台,下一个角色”。为神乐光表演的舞台结束了,该去寻找下一个舞台了;一如创作者在苦心创作出一部佳作后内心短暂的空虚,但又旋即被对构思新作的热情所取代。

其他舞台少女的死也是一样的,《少女歌剧》的结束就是她们的死,因此才会有每个人的尸体。她们也将会奔赴下一个舞台,去演绎下一个角色。只不过她们早就做好了觉悟,而爱城华恋永远慢半拍、仍未出发。可以这么认为,爱城华恋是详写,其他人是略写,这也起到了补完tv动画中所欠缺的对爱城华恋的角色塑造的作用。

因此,“闪耀”就是热情,失去了“闪耀”的舞台少女会死去;创作者缺乏热情,其创作生涯自然就结束了。那么剧中所指“燃料“是什么?我认为,燃料是观众的热情。艺术、一切带有创作意义的事物不只是想活着,还想蓬勃发展,创作者的热情是不够的,缺少了观众的热情终究只是孤芳自赏。因此,剧场版让观众成为了燃料。在我看来,这不仅是升华主旨的必要步骤,更是在弥补tv动画中角色塑造的缺憾。在tv动画中,人们都能看出缺乏对爱城华恋的角色塑造,这确实是tv动画的缺点。但同样缺乏塑造的,还有长颈鹿,即“观众”这一角色,这也直接导致了大家虽然明白观众就是长颈鹿,但却无法讲自己代入为那个一肚子祸水、贪婪狂妄又自私、囚禁少女只为让其日夜不断为自己表演、仅仅为了让自己满意就设计残酷的revue的长颈鹿。

长颈鹿(观众)毫无疑问是负面形象,他们贪婪狂妄又自私;创作者总是这么认为的,这是独属于创作者的傲气。而我个人而言,我是观众,我扪心自问确实是贪婪狂妄又自私的:我贪婪地想要看到更多更好的创作,我狂妄地对创作中的每个稍有不满意的部分指指点点,我自私地霸占着创作者的成果,创作者牺牲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乃至一生,我都只认为他在为我创作且本应如此我们不就是剧中的长颈鹿吗?寻找创作者,为创作打分,日复一日地循环,只为找到自己想要看到的创作。我们一遍遍赏析那些优秀创作,并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找到更加优秀的。以上说着挺玄乎,但事实上很好理解。如果你在第12话同样说出了“这就是我想看的”,那么恭喜你,你看懂了《少女歌剧》,因为观众已经就位,你我就是观众。“我”就是这般贪婪狂妄又自私,正是“我”将舞台少女囚禁,让其究其一生只为“我“重复表演同一场戏剧。

但我们这些贪婪狂妄又自私的观众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呢?这并没有在tv动画中说明,也使得tv动画中的“观众”只是观众,是舞台外的人。因为缺乏正面塑造也罢,塑造篇幅过少也罢,总之无法使观众心甘情愿代入到长颈鹿当中。说到底,观众是否脱离了舞台呢?《少女歌剧》的答案是:舞台就是观众想要看到的样子,而观众为舞台投入的热情就是舞台少女们的养料

这里有一个比较细节的点,需要结合场外资料才能发现,即大场奈奈这个角色的变化。根据访谈,在第七话播出前,古川自己都不知道原来观众把蕉哥哥当成一个boss级别的人物看待。而剧场版皆杀的revue很大程度就是制作团队对观众的回应。包括后面多次打破第四面墙、灵魂的revue中“观众想看的就是这个“、乃至光与长颈鹿对话时明示”这个剧场版就是任性有贪婪的观众索求的“,这些都是”观众参与了创作,舞台就是观众想要看到的样子“的客观体现,而这并不是直接体现在剧中的。至于” 观众投入的热情就是舞台少女们的养料“就更好理解了,就是赤裸裸地诱导消费。不过若你确实在其中感受到无与伦比的闪耀,燃烧自己、成为舞台少女(创作者)的养分也不错。

说到底,《少女歌剧》是怎样的作品?她有庞大的世界观吗?没有。她有严密的叙事吗?其实也没有。她有惊心动魄的剧情吗?一点也不。她是什么?她是写给舞台、创作者和观众的情书。对我个人而言,她属于“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命运石之门》如果是图1,《京吹》就是图2,《少女歌剧》是图3。用最华丽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个很小的故事。如果有兴趣其实可以试着玩“一句话概括revue所表达的含义”游戏、尤其是在剧场版中,这样就会明白为什么我说她的内核其实特别小,每场revue没有大世界观、大格局、大叙事,只是个一句话就能讲完的故事。但是她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每一场revue是那么地耀眼,以至于即使缺乏这些,她仍旧是神作。

最后以整个少女歌剧最触动我的部分作结。

后记:

如开头所说,这篇文章本质上是对《少歌》内容的二创。 如果只是想了解番剧的话,可以来看一下接下来的锐评:

《少女歌剧》其实被我归类为“类偶像番”,同一分类下的还有偶像番,大多数二、三次元联合企划的番,二游改等。之所以都分为一类,是因为其共同的特质:一是平均,二是完美。以偶像番为例,平均指的是虽然有c位的说法,但实际上团体内每个人的戏份要差不多,不应该明显偏袒其中一方,哪怕是c位也不行。星团二就是犯了这样的错。完美指的是主要角色要够讨喜,角色设计要好看、人设要积极。闪耀路标就是角色设计问题前期劝退了不少人,不过这应该是制作方特意为之,完整看下来才能感受到这一设计的精妙,算是赌了一把而且赌成功了。一般带有“平均”、“完美”需求的番都被我归类为“类偶像番”。实际上,这两个要求是巨大的创作debuff,“平均”意味着平摊下来塑造每个人物的剧情会相当短、没法慢工出细活,更难以有人物形象转变、立体塑造这些人们津津乐道的情节。“完美”则意味着不应该出现常见的绝对正邪对立、阴谋诡计等情节,而这些往往是大众佳作的标配。“平均”和“完美”如同两把锁,分别锁住了角色塑造和故事情节两部分。因此,我很敬佩那些优秀的偶像番、类偶像番,其创作者犹如带着两幅镣铐跳舞,仍然能给我们奉上如此优美的作品。

不少人其实看不进去偶像番,这非常可以理解。我一直都觉得,看少歌还天天争吵战力的大半都是看不进去、或是之前没看过偶像番的。吵战力、争输赢大可不必,再说了,剧场版都给你这么明显的暗示了“这不是选拔”、“谁决定必须分胜负”(仔细找吧)。看《少歌》就应该像看ll姛学会一样看,看live/revue,看夹脚/扭曲,看姛学,非揪着战力和输赢不放干嘛。

既然是“类偶像番”,revue(类比live)自然是最重要的。每一场revue的设计,尤其是剧场版的,堪称无敌。当然《少歌》的revue其实和偶像番的live不同。live一般是阶段性剧情的结尾升华主题,或者纯粹是丰富个人角色塑造。《少歌》的revue更像是音乐剧,revue既是剧情,或许看过诸如《爱乐之城》《马戏之王》等音乐剧电影会更有感触。

顺便推荐一个燃向的amv(【AKROSS2018/少女歌剧】为你献上最好的Revue),用《马戏之王》的曲子简直精妙。

当然,12集的tv动画还是有不少可以挑刺的点。前文已经提到过缺乏对爱城华恋的塑造、缺乏对长颈鹿(观众)的正面塑造两点。这里还可以再挑一些:一是有些revue稍微穷了点,比如10集的2v2。star divine好歹算是tv版主题歌,这个画面实在是对不上。二是歌剧的感觉不够,不少人都以为这只是写作歌剧读作打架,没有从歌剧的角度看,导致不少人因忽视了revue中展开的剧情而觉得情节单薄。三是画面中总有一些意义不明的元素。

第三点可以展开来讲讲,我觉得这纯粹是古川从几原那里学来的坏毛病。《少歌》画面中老是有奇怪的紫色光点,而直到最后这个光点都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创作的角度看,就是作者在写到这里时,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能当成伏笔的地方,埋了下去,但直到最后都没有填。《回转企鹅罐》也有,前12集反复暗示桃果的日记是伪造的(桃果16岁就死了,况且谁会在16岁结婚上床啊),但后来直接把这个设定丢了,一转为日记是魔法道具这个更加离奇的设定。这些地方还是不学为好吧。

这里推荐看完tv动画的、也有这些缺憾的赶紧去看剧场版。少歌剧场版是我心中的最强剧场版。我认为,剧场版不应该只是情怀向,而是一个弥补tv动画的缺憾、超越tv动画舞台。可以说少歌剧场版一出,神坛直接跌向古川。有人说少歌剧场版是“粉丝向”的,这其实不是贬义。古川教会了大家什么才叫做“粉丝向”:完美满足粉丝的一切幻想、弥补tv动画的诸多缺憾、升华整个系列的格局、狠狠收割粉丝,少歌剧场版做到了其他剧场版动画梦寐以求的所有,是最起到了剧场版应有作用的剧场版。就连诱导消费剧场版都做的如此之精妙,长颈鹿(观众)燃烧自己作为舞台的燃料,不就是暗示观众要玩了命的买周边嘛,还说长颈鹿(观众)是舞台少女的养料,就差把“我要诈财,粉丝们快掏钱”直接写出来了。行,我这长颈鹿当的心甘情愿。

最后说一下二创。有一说一,少歌的二创是真的多,品类繁多、数量庞大、制作精良。光凭其能有如此活跃的二创氛围,少歌便非常值得一看。这就有点类似之前的轻音、魔圆,同期的紫罗兰,近期的孤独摇滚。就算确实没觉得神,为了这么多二创都得完整看一遍。这里个人最推荐【TOS2021】重生之赞歌【少女歌剧MAD】,结合其“最后一届tos大赛”的背景和我那套“创作者”理论来看才能发现其这个无意间达成的、不可复制的完成度,也就能理解作者的想法,为什么要刻意把“谁决定要分胜负”放在结尾,以及最后“去寻找吧,下一个舞台,下一个角色”的巧妙。接下来推荐【少女歌剧 | AMV】通往天堂的单向车票,mad/amv选曲真的很重要,我几乎完全是被那首歌吸引的。最后推荐前文提到的燃向amv【AKROSS2018/少女歌剧】为你献上最好的Revue,喜欢amv的可以顺便了解一下这个比赛的往期作品。

顺带一提,我个人对于【TOS2021】重生之赞歌【少女歌剧MAD】的高评价纯粹只是出于个人喜好,我对于作者的“理解”本身也是对作品的二次创作,毕竟我也不知道作者原本有没想到这些。这里做个无关推荐:致,我最后的热泪盈眶[静止画MAD/风华回战2022],个人年度最喜欢的静止系。把其中“朗诵”全部替换成“做mad”,再假象自己是作者代入其中,就能很明显地感到整个mad就是借《花如修罗》诉说自己,若恰好能与作者共情将会获得无与伦比的体验。

最后感谢追梦者的情书,创作者的共鸣和傲慢的王冠在谁的头顶?从《俄狄浦斯王》到《少女歌剧》两篇专栏的作者,本作绝大部分灵感来自于这两篇作品。

标签: 马戏之王 回转企鹅罐 少女歌剧 爱城华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