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焦点滚动:【道德经】两版较读·二·功成不居

这一章的帛书版虽然表述上略有不同,但意思是一致的,所以原文就只贴通行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这一句很多解析成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这样就是丑了。


【资料图】

多少有些偏颇。

天下,指天下人但泛指苍生也行。

皆知美,都知道美,需要注意这里的美是美的名字,并不能说是真正的美,知道这一点后面的部分就好理解一些。

为美,这里“美之为美”是不能理解成“美是美的原因”或“美为什么是美”的,不然后面斯恶矣就没法解释了。所以这里应该理解为追求美或为了美如何如何。

斯,代词,这。

恶,虽然有丑的意思,但这里也不能直接当丑讲,不是真正的美的美就是丑,那不成了拿一个名去解释另一个名了。所以这里应当解释为不美,不好。

即:天下人知道美之后都去追求美,这就不美了;天下人知道善之后都去追求善,这就不善了。

引申一下,这里的美与善只是名字,是人为的标准。而一旦有了这种标准,人们就都去追求美的,全都变成整容脸,就不美了;都去追求善的,跑去拍照作秀,就不善了。也就是说,个人可以有美丑的观念,但天下不能有美丑的定义,美丑善恶只能是相对的,不能是绝对的。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之后又列举了这六组概念。有无之前介绍过,它们俩同出于道,是相通相生的。

难易长短高下前后都比较好理解,因为这些概念都是相对的,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意见。

需要特别解释一下音声,声,是我们现在说的声音,也就是物体振动发声。

音,是包含信息的声,能传递信息的声。

乐,是音的组合。

三者是这么一个递进的关系。

那么什么叫音声相和呢,其实就是同一个声,对有的人来说是声,但对有的人来说是音,比如我们俗称的加密童话。事实上这也是一个相对概念。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圣人,得道之人,尤指得道的统治者。

无为,明确的一点是绝对不是不作为的意思,可以解释为无心而为,或者不违背自然规律(无违),顺应自然发展。

即:因此圣人行事顺应天道,教化不靠言语。

为什么不靠言语呢?言传不如身教,需要知道,老子所在时期是比孔子要早一些的,彼时民智未开,教化完全依赖于统治阶级。言传与身教的区别在于言传就是指点提点,而身教需要对方自己主动领悟,这个自己主动就是问题的核心,也就是圣人顺应的自然了。其实跟前面提到的意象是一样的,天下都知道教化好而去受教化,里面就有很多不是真的被教化。所以需要天下人自己去悟。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作,兴起、生长。

辞,推辞引申为离弃,干涉。

生,生育,创生。

有,占有。

为,有做为。

恃,倚仗。

这一句还比较好理解,唯一可能难一点的是最后一句。为什么不居功就不会离去了呢?

空想是很抽象,但结合实际就很好理解了,假如有一个人有了点成绩就一直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居功自傲,那其他人正常的想法会是,不就怎么怎么样了么有什么好得瑟的。就算他有功绩,其他人也会找些理由稀释掉抹除掉。

再举个实例比如许攸,确实立了大功,但居功自傲连曹操的面子都不给,最后丢了性命。但如果他低调一点,不那么居功,起码一辈子奉为上宾。

道,任由万物生长兴起而不干涉离弃,生出万物但不控制占有,付出行动但不自持自倚,有所功绩而不自居。

正是因为不自居,所以功绩不会离开。

标签: 居功自傲 万物生长 统治阶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