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动漫 >

全球实时:看了半小时《深海》,我失去了年夜饭

⚠警告:本篇含有大量剧透


(相关资料图)

【写在前面】

大年初一,本馆主笔和主美在众多贺岁档电影中选择了彩条屋出品的动画电影《深海》作为新年的影院初体验。

结果在半小时左右之内,主笔前后两次狼狈逃往卫生间呕吐,直到把胃袋清空;主美虽然保住了肚子里的年夜饭,但也被晃得脑袋嗡嗡;最终,两人在没能看完电影的情况下仓皇逃离影院,解锁了人生看电影的第一次“中途退场”。

这并不是开玩笑。因为无论电影有多无聊,坚持看完再进行评论一直是本馆的准则;但《深海》不是无聊,而是从画面开始就给人带来生理级别上的不适

因此,为了向这部以“点亮你的心”、“电子水墨画”、“为什么不笑一下”等宣传在年前打足广告,但实际上却“点燃我的胃”、“疯狂秀3D”、“为什么不好好说话”的催吐大片,给肚子里的年夜饭讨回一个公道,本馆决定破例一次,对《深海》进行并不客观,但包管和刚吐出来一样新鲜热辣的吐槽锐评……嗝。

“非3D不奇幻”,大可不必

还未上映,《深海》就在宣发时大打“粒子水墨动画”等CG特效的广告,并用大量剧照和预告片进行了一场视觉广告轰炸,并“理所当然”地和“国风”、“中国奇幻”、“国漫崛起”等标签绑定在一起。

这样的组合在今日国内动画圈太过常见,以至于提到“国产动画”似乎就和“3D特效”绑定在一起,好像没有3D建模和炫彩特效就配不上是一个成熟的“商业动画大片”——这完全是一个不成立的伪命题。

无论是中国动画史上最爱用来背书的《大闹天宫》、还是近年在海外广获好评的《罗小黑战记》、甚至是最近的短篇集《中国奇谭》,都不是3D大片,也没有令人眼花缭乱的CG特效,但这些都丝毫不影响它们是优秀的动画作品的事实。因为想要讲一个好故事,造一个好角色,甚至是秀作画有多牛逼,3D特效从来都仅仅是一个“非必要选择”,可以用,也可以不用。反而不如说如果要用,最好就得用恰到好处

铺天盖地大用特用,完全盖过叙事本身应有的节奏,甚至不给观众以喘息机会的《深海》,绝对不是把3D特效用得好的案例。

做得用心≠看得舒心

《深海》的个人观影体验非常尴尬,可以简单总结为:感觉做得非常用心、实际看得相当恶心。

简单来说,就是特效非常多,镜头非常晃,画面含有一些可能带来生理不适的材质描写。

影片一开始,就是一段毫不吝惜展示本片渲染技术的大场景:女主角在漫天飞雪中独步,追寻熟悉的歌声,看见形如母亲的背影;挣扎接近,“母亲”转过身来,于是就有了这样一幕:女性的侧脸逐渐变成披头散发、不可名状的团状异形,海藻般的头发丛里爆出一颗颗眼睛……

这样的镜头,绝对不适合出现在贺岁档里。此时一定有人会搬出本片受到审核影响,上映事件从去年国庆调整到春节来说事,但事实就是这样一个充满克苏鲁风格的画面,在CG特效的细致描写下出现在贺岁档的大屏幕上;更糟糕的是,它甚至是3D的。

而这并不是让笔者胃囊喷射的原因,因为和当女主角来到故事主要舞台之后的镜头相比,这个场景,根本在炫技层面上不值一提。

女主角遭遇一系列事件,来到一座神秘的海上餐厅。这里的客人都是鱼类化身,员工也是海洋生物。为了表现这一点,制作组特意把它们的皮肤描写得滑溜溜又充满光泽,外貌类似《怪物公司》里的那位鼻涕虫罗兹太太,但这只是第一步;

第二步,《深海》里的这些海洋角色像是患上某种“流体病”,它们一惊一乍,动作浮夸,每动一下全身光滑水润的皮肤就会像果冻一样晃来晃去,一举一动都带着某种诡异的弹性动态;第三步,在描写客人们在餐厅大吃特吃的场景之中,这些又滑又弹的角色充满了整个画面,在夸张的高速运动镜头里同时扭动起来……观众的视线无处可逃。

可能有人会说,这正是制作组对角色符合“海洋主题”的刻画。然而片中“流体病”最严重的并不是这些海洋角色,而是外观是人类的餐厅老板——他的下巴就像是水做的,根本没有固定的时候,会随着表情移动到任何位置;而他的动作,就像是迪士尼动画里,除了唱歌跳舞以外的动作都被剪掉的角色,全程动个不停,生怕别人意识不到这是个“动画”作品。

国产动画电影的动态表现,出于产业结构和动画流派等原因,基本是美式全动作动画(Full Animation)的追随者;简单来说,就是想尽办法让角色“动”起来。形如《米老鼠》和《猫和老鼠》那种角色像一坨柔软但有骨骼的橡皮泥一样,动得“又夸张又合理”是终极理想。而出品了《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等CG动画大作的皮克斯工作室,则将3D建模角色的皮肤可以做得多“逼真”的样板作文摆在世界面前。《深海》,显然是一部一心想要向这两个国际标杆靠拢的作品,欲望之强烈,以至于把观众的观影体验放到了第二位:

把一个过于想要显得像个“动画角色”的老板,塞在一群过于想要显得“材质逼真”的客人里,用夸张的运镜让场面像耍猴一样秀个不停,再让运动镜头连续不断地组合在一起。就像一个急于展示自己厨艺有多牛逼的大厨,在年夜饭的小桌上硬摆了满汉全席,往客人嘴里一通乱塞。最终,成功让人字面意义地看吐了

回头去看各路营销号给《深海》写的推广文,会发现不厌其法地在推销导演有多用心、团队耗时有多长、技术有多牛逼——唯独没有提到观众最近想看什么。好像一部商业大片是一场只有创作团队单边的演出。

然而,厨师再怎么用心、食材再怎么高级、这道菜的寓意再怎么高大上,只要吃的人犯恶心,那就是一坨让人消化不良的糊糊,从嘴巴出来叫呕吐物,从屁股出来叫排泄物——饭菜不是贡品,是给人吃的,不是去拜祖宗的。如果想搞自我追求,大可去视频平台投原创动画,那里生存可不轻松,可没有贺岁档。

用做特效的钱,请个靠谱的编剧吧

开头看到导演和编剧同为一人的字幕,笔者心里直接凉了半截。因为这意味着要么导演像某些凤毛麟角的大师一样牛逼,要么意味着导演自以为和这些牛逼的大师一样牛逼。但就目前国内动画电影而言,后者的数量远胜前者是常态,《深海》也毫不意外属于后者。

纵使笔者因为中途呕吐退场,也大致能看出《深海》大致“借鉴”了哪些作品的剧本和设计。

故事真正开始于女主角来到海上餐厅“深海大饭店”,一座海水环绕的塔形建筑。来往宾客都是非人之物,在这里人类是不被待见的异类,也不准吃客人的食物;饭店老板是个为了生意红火不惜坑蒙拐骗的魔法师。女主角为了赎回与自己身世相关的东西,留在饭店做打杂的……

这座“深海大饭店”,恐怕和《千与千寻》里的“油屋”是从一个工地里刨出来的。从世界观到舞台设置再到女主角进入幻境的流程,《深海》毫无疑问极大程度上模仿了这部宫崎骏执导的知名动画电影——甚至连女主角的造型都与千寻有点神似。此外,剧中用来表现女主角心结的“海精灵”,设定和结构也有点像《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默默然”。

然而,根据其他观众的影评和《深海》的官方“剧透”,这部电影的后半段并没有走《千与千寻》的叙事路线,而是话锋一转,告诉观众:这一切其实都是女主角的幻想,是她乘船跳海轻生后在海上漂流时产生的幻觉;而“深海大饭店”里的角色都是她基于自己身边的人和在船上遭遇的人的心理投影——除了老板,其实是个想开饭店的热心小伙,在女主角跳海后试图救她,结果一起在海上漂流。

这剧情就像是在“油屋”打工的千寻精神崩溃,从窗口一跃而出跳到海里,开始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然而这还没有结束,直到最后,影片才把把自己一路支支吾吾装神弄鬼的真正主题公开:这是一部“主讲抑郁症主题”的“心灵系”作品,无论是“深海大饭店”里的幻想角色还是确有其人的“老板”,一切都是为了“拯救一位因为家庭变故而心生抑郁的少女”而生的“温柔谎言”……

啊呸。

“中国奇幻”、“粒子水墨动画”等广告,在大年初一将期待看一场奇幻大作的观众骗进电影院,缝合了《千与千寻》《少年PI的奇幻漂流》,结果用一个极其蹩脚漏洞百出的故事,硬是把主题拉到“抑郁症”的层面上,最后让观众把年夜饭吐出来。这已经不是“挂奇幻头卖心理肉”,而是性质恶劣的商业诈骗,和一场充满创作者自我感动的闹剧

《千与千寻》和《少年PI》,一个讲了少女误入奇幻酒店的生活历险,一个讲了少年漂流海上的求生冒险,两者都没有在作品里戳破幻想的面纱:这是奇幻作品的底线就像魔术师展现奇观,留给观众遐想余地。因为要玩“心理”和“隐喻”,首先得讲好一个奇幻故事。而《深海》,完全不配。故事还没结束,就急不可耐地自己撕破了用“粒子水墨”包装的幻想,敲锣打鼓地聒噪“你们被骗啦!这是个高深的心理故事!”杀死了观众自行理解和拓展的所有留白——这就是个小丑。

连所谓的“抑郁症”主题,《深海》也不见得表现得高明真实。在“深海大饭店”里,所有海洋角色毫无解释和理由地将女主角称为“晦气”;而女主角稍微不高兴,就会吸引造型宛如一坨红色触手的“丧气鬼”;为了让女主不要惹麻烦,“老板”不厌其烦地朝女主说——“你为什么不笑一笑?”

放在真实的心理治疗里,这是标准的错误答案,就像对一个因为骨折而忧郁的人说“大过年的,你为什么不蹦跶乐呵乐呵呢?”放在剧作法里,先强行把一个角色设定为有残缺(低人一等),再让身边人去“关怀”,最后仅仅只是让这个角色回到正常,却伪装成“胜利”和“成长”,是一种既廉价又方便的手段——实际上,这个角色根本就没有“变得更好”,只是身边的人自我感动了一场。

如果没有编剧能力,请别装逼,老老实实去花钱请个会说人话的编剧,写个和观众有真正共鸣的故事吧。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2001年的《千与千寻》,2012年的《少年PI》,怎么就缝出了个2023年的四不像《深海》?

放眼今天的国产动画电影,平心而论,技术到位了,钱也到位了;真正不到位的,是讲故事的理念和能力

动画由于其制作特性,从一开始就和美术紧密联系。今天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国产动画作品,无一不是从画面有多好、特效有多炫开始宣传。随着产业壮大,动画电影明显陷入了一场围绕视觉的疯狂内卷,甚至达到了“供大于求”的程度。而《深海》,就是一次视觉内卷失控后的“事故”:一马当先的视觉设计,把剧情和其他要素远远甩在身后;创作者疯狂快马加鞭,让坐在马背上的观众在风中吐了一地。

为了进行更加负责的评论,主笔可能会再为《深海》贡献一张票。因为作品好坏,从来都与票房无关,但需要认真分析——只是这次,我会提前清空胃囊。

标签: 神奇动物在哪里 海底总动员 水墨动画 CG特效

相关阅读